content

外匯儲備打破記錄 帶給中國經濟的憂患

 2007-01-30 0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空乏到殷實,中國外匯儲備在一路高歌中創造著令舉世驚羨的奇蹟。但是,當中國外匯儲備實現了無與倫比的超越時,實際上已經被推到了一個重新檢視和矯正自我的轉折點上。

  破記錄的記錄

  中國青年報報導,中國外匯儲備在剛剛過去的2006年中完成了兩個驚人的高跳動作:超過日本榮列全球外儲榜單首位和輕鬆跨過1萬億美元大關。在打破自己外匯儲備歷史記錄的同時,中國也豪邁地打破了世界所有國家外匯擁有量的記錄。


  積小流而成江河。回放昨天並不久遠的歷史,我們更能強烈感覺到中國外匯波瀾壯闊的脈動。26年前,在中國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的清單上,中國的貿易盈餘為零,外匯儲備自然是一片空白。1981年年底,中國外匯儲備的記賬簿上首次出現令人興奮的數字——27億美元。外匯儲備從零到萬億美元,中國只用了26年的時間。其大跨步式的前行速度前所罕見。

  但是,一個必須直接回答的問題被國際輿論和我們自己提了出來:「中國的外匯儲備是否太多?」

  誠然,一國究竟持有多少外匯儲備才算適度,無論在理論和實踐中目前還沒有統一標準。傳統觀點認為,一國外匯儲備的合理水平是能夠滿足3個月的進口需求,即一般不超過GDP 的10%。按照這個標準,中國只需保有15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不過,傳統國際儲備理論是以金融全球化程度較低和全球實行固定匯率制度為背景的,而現在國際金融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都以某種形式採取彈性的匯率制度。因此,一個為學界和官方共同接受的觀點是,考慮到大約56個月的進口用匯、全部短期外債償還用匯、中長期外債償還用匯以及中國外匯儲備特性的預留安全規模,中國外匯儲備以不高於8000億美元為合適,而其餘則可以視作富余儲備。

  帶給中國經濟的憂患

  嚴格意義上而言,外匯儲備只是國際收支 平衡和整個經濟增長的一個產物。一個經濟體在維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金融市場沒有出現顯著扭曲前提下所形成的外匯儲備才是相對正常和穩健的。然而,今天的中國所面對的是全球經濟的明顯失衡以及國際收支錯位的不斷惡化,加之國內市場機制扭曲,如何保障中國外匯儲量所具備的科學性呢?

  傳統的理論視外匯儲備為一國財富的標誌,但這一經典的拜物教價值觀如今卻被中國可能出現的客觀結果擊打得粉碎。資料顯示,與最近三年中國每年新增GDP相比較,外匯儲備新增額已經相當於新增GDP的75%。外匯儲備增加數額接近乃至超過國民財富的創造額與積累額,說明中國社會財富的積累或儲蓄形態已經基本上採取了外匯形式。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外匯儲備中70%是美元資產,而美元已經完全跌入到一個漫長的頹廢通道之中,中國國民財富由此可能遭遇折損與流失的厄運。

  外匯儲備是中央銀行調節外匯市場的主要工具,其直接效果取決於央行貨幣政策的自主能力。一般而言,外匯儲備是央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供大於求時買入外匯而形成的。由於央行買入外匯必須投放等值的人民幣,因此,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意味著外匯佔款在高速增加,也意味著央行被動投放的基礎貨幣在高速增加。統計資料表明,截止到2006年第三季度,央行通過外匯佔款方式投放的基礎貨幣已佔基礎貨幣投放總量的116.3%,外匯佔款幾乎已成為基礎貨幣投放的唯一渠道,並呈現出「貨幣發行美元化」的怪現象,貨幣政策所具有的自主性由此勢必大打折扣。

  在忍受著貨幣政策邊緣化煎熬的同時,央行還揹負著高額外匯儲備所形成的成本重壓。目前央行對付由外匯佔款所形成的過度貨幣投放的辦法就是發行央行票據來進行對沖,因此,最近三年來,央行票據餘額差不多每年翻番。

  尋找大智慧

  許多人認為花掉國庫中那筆數額巨大的外匯絕對是個十分輕鬆的事情,但就是這樣一個十分簡單的貨幣支出和轉換行為在國家身上卻遭遇到了難題。

  尋求外匯儲備使用多元化是學者們開出的良方。有人建議,撥出一部分外匯儲備購買國內緊缺的石油、礦產等戰略物資;有人建議運用富余外匯儲備推進國有企業的技術改造;還有人建議用外匯儲備投資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事業;也有人主張用外匯儲備填充社保資金的缺口,等等。

  然而,外匯儲備是央行通過投放基礎貨幣購入外匯而形成,即是央行通過負債而成,是央行的錢。而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明確規定,央行不得為財政提供透支。不僅如此,即便可以將一部分外匯儲備撥出用於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資,但這些使用外匯儲備的單位又必須將外匯結匯成人民幣才能使用,由此必然形成「二次結匯」,後果就是央行被動地增加了基礎貨幣的投放,懂一點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這相當於最直接地製造國內通貨膨脹 。

  因此,留給中國外匯儲備使用的合法路徑主要就是股權投資。一方面,可以像央行原先投資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那樣繼續對國內其他銀行進行入股以從中取得股份收益,另一方面繼續購買美國國債以及其他外國有價證券等。但不論是哪種途徑,都要求中國必須加快培養和吸收一批熟悉國際金融市場的操作人才,並儘可能將外匯儲備的投資部分交給充分競爭的私人部門去操作,以實現最大化增值。

  本著安全性、流動性和增值性原則,筆者認為,未來中國外匯管理應當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

  ——進一步推動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其關鍵在於如何逐步、有序地開放資本項目。

  ——合理改善對外貿易狀況。首先要調整「獎出限入」的貿易取向,不斷優化進出口貿易結構。同時要調整引進外資策略,將引資的政策重點轉移到提高資本質量和效益上來。

  ——變「藏匯於國」為「藏匯於民」。逐步放寬國家相關政策限制,從以國家持有外匯為主轉向以民間使用為主。

  ——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適當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區間,讓「看不見的手」能夠揮動自如。

来源:萬維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