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外資銀行申請中國境內業務

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說,法國興業銀行等六家外國金融機構向中國當局提出了在中國境內展開業務的申請。這是最近一個月之內第二波外資銀行為進入中國金融市場邁出了第一步。專家表示,儘管中國政府為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頒布了一系列限制性法規,但是,中國巨大的金融市場仍然對外資銀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承諾允許外資銀行開展人民幣業務*

中國2001年在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5年內取消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和客戶限制,在監管的框架下對外資銀行實行國民待遇。今年12月,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滿5年之際,中國政府首次批准了包括渣打銀行、東亞銀行、匯豐銀行、恆生銀行、花旗銀行在內的九家外資銀行,將境內分行改建為法人銀行,使外資銀行朝著可開展人民幣業務以及可接觸中國居民儲戶方向又邁進了一大步。

目前,包括法國興業銀行和日本三井住友銀行在內的另外六家外資銀行也已經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提出申請,希望能夠步渣打銀行等九家銀行之後進軍中國金融市場。

*頒布新法規限制外資銀行*

但是,中國政府在批准外資銀行在中國建立法人銀行之前也頒布了一系列新法規。新法規包括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分支機構只有在華經營滿3年而且兩年以上盈利,政府才允許其從居民手中吸收人民幣存款;外商獨資銀行的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10億元或者等值的自由兌換貨幣;外資銀行在中國境內設置的分行必須由總行無償撥給不少於人民幣1億元或等值自由兌換貨幣的營運資金等等。

這些限制使外國銀行對中國政府真正開放金融市場的誠意心生疑慮。但是,中國政府表示,這些法規目的在於加強和完善對外資銀行的監督管理,促進中國銀行業的穩健運行。

*進入中國市場會是緩慢過程*

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弗蘭克林.艾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外資銀行進入中國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他說:「外資銀行在中國的業務開展確實非常有限,目前主要還侷限於提供外幣兌換業務。外資銀行不管是進入中國金融市場還是開展金融業務,都會是一個緩慢的進程。」

不過,艾倫教授對中國政府在未來逐步取消這些規定表示樂觀,他說:「這需要時間,要看以後這些外資銀行在中國的運營情況如何,還要看中國的本土銀行在激烈競爭中反應情況如何等等因素。」

中國居民擁有大約4萬億美元的銀行儲蓄,而且隨著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信用卡及其它金融業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多年來外資銀行一直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外資銀行一旦可以開始經營中國居民儲戶的人民幣業務,勢必憑藉著高超的盈利能力給中資銀行帶來衝擊。中國銀監會高層官員鄧玉梅曾經表示,中資銀行應該把這個機會看作是與狼共舞的良機,而不應該看作是狼來了的前兆。

*中資銀行會慢慢趕上*

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艾倫對中資銀行的競爭力也表達了樂觀的看法。他說:「外資銀行在銀行業務方面確實比中國本地銀行的經驗要高出一截,但是我認為中資銀行正在慢慢趕上來,特別是在吸引外國少數股東方面,我認為中資銀行過幾年就能夠和外資銀行競爭,真的沒有問題。」

艾倫教授還表示,隨著中國對外資銀行全面開放人民幣零售業務的步伐逐步加大,外資銀行在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扮演的角色勢必也會越來越重要。(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