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擦去孔子的淚 不如看看孩子的臉

大凡生活在今天這個社會感覺還比較舒適的人群,都開始浸淫在歷史中說事找樂了,有的說得大眾很開心,有的卻惹惱了眾學人,這不,雕塑家金鋒先生剛推出新作:《孔子哭了!》,就引發媒體一片喧囂,一石激浪四濺,連大洋彼岸的學者也有文字返鄉:「孔子的淚水,由誰來擦乾?」人們更要熱議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是否今天該哭。

孔子是人自然會哭,但他老人家在今天為什麼會哭,應發出怎樣的悲聲,則是有多少讀者,就會有多少哈姆雷特的懸想。倘若時人以蔑視權威或玩世不恭的態度來臆測古人,非要把人們心目中的聖人形象從聖壇上扯下,那是心態和心術出了問題,於此,不必做個例分析。我們要正視的是,既然孔子在今天落淚,那麼哭了之後該怎樣?是保住孔子至聖的悲憫情懷,還是讓他止住悲聲面呈安詳,或者索性統一標準一律微笑?我想孔子看到今天「焦點訪談」中的一幕是不會笑的。

看看貧困的村莊中充當校舍還沒有改造的危房,幾十個學生在悲劇還未發生的教室中讀書的場景;看看城市中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們校舍得簡陋,他們眼裡含著淚花在說:「我們的校園很小,我們的校舍簡陋,還經常被迫搬家。我們的教室很暗,我們的桌椅很舊,但是……我們作業工整,我們的成績不差。」不迴避脆弱,不遮掩卑微,不就此沉默的心音!讓都市中優越的人們把目光聚焦在這些孩子們身上吧,也只有這樣的童聲或許能撥動都市人們近乎生鏽的悲憫心弦,撼動鋼筋水泥裡人與人之間快要麻木的情感:這些在我們的國土上倔強地生長著的打工子弟的孩子們!這些因為貧困還在危房中上課的學生!倘若孔子有知,看到今天教育中的這些角落,我想孔子會哭,會對著這些活在世上從事教育事業而又侵吞危房改造款的卑微靈魂大哭且憤怒了!

人性之善是要常常被喚醒的,只是在娛樂風行的今天,這樣的喚醒還是來得稍晚一些,這樣的警示還是稍輕一點。告誡時下的知識份子不要一味鑽進古人的光影中氤氳著自己的夢想,別再在已逝的陳蹟裡虛擬出充滿現代氣息的海市蜃樓。時代賦予知識份子的使命是直面社會,關注輿情,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具體問題,誰都沒有迴避的理由。

一個民族的強盛,必須要有安泰那樣的巨人來把大地當作汲取力量的母體,這是一個民族發展的走向。緣此我們呼喚的不是深居於大學聖殿,遠離草根百姓專心寫論文的人;而是生活在百姓之間,能和民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維權者。不能讓所有的人個個仰望天空,因為大眾的兩腳是踩在地上的,腳落地思想才會有著落,人走路才能找到出路。

當我們把孔子的塑像還原得越來越接近生活的時候,我們更應還原讀書人潔淨的靈魂。當那些在都市邊緣或者從鄉村中長大的孩子站在了父輩的肩膀上,走出揹負著的沈重,希望孔子塑像的眼中會充溢著驚喜,目光灼灼地看著他的後人,他的民族。
本文留言

作者王呈偉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