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健康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小時候經常看到老年人逢年過節寫上神的牌位,敬香上供,或到廟力燒香,那願望無非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企盼有個好年景,保佑全家人平安,無病無災。也有的小孩問家裡的老人,「管用嗎?」,老人通常回答說:「心到神知」,也就是說你從內心虔誠的做到了,神會知道你的心願的。
北京天壇有個祈年殿(祈谷壇),據說是皇帝祭天的地方。明清兩朝的祈谷大典,農曆正月十五日,皇帝在殿內向皇天上帝和列祖列宗牌位行三跪九拜大禮,祈禱天帝保佑人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在清代以前中國是個農業國家,那麼「風調雨順」對於老百姓和國家都非常重要。中國古代講究「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一詞最早出自《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孟子更進一步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觀,以及「國以民為本,民以谷為命」(範曄:《後漢書.張奮傳》)、「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盡心下》)的民本思想。這無疑把老百姓擺在了國家的最重要位置,使得統治者在治理國家時也以「利民」作為基點,以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國運長久。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國家也就會太平,因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過去從皇帝到老百姓都乞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合家平安,逢凶化吉「,或災禍全無」,有人可能會認為,那是由於古代科學技術水平低,靠天吃飯,對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差。其實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老百姓仍然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格局,同時科學技術帶來的副作用也逐漸顯現出來。而且我們祖先也不講對抗自然,而是順其自然,講「天人合一」,比如都江堰就是對自然資源善加利用、不破壞自然資源、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水利形式。
到了共產黨掌握政權以後一切就都變了,包括所有這一切老百姓用來表達願望的形式都被當作封建迷信遭到了批判。從中央到地方都在講破除迷信,什麼「國以人為本」,什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轉眼都成了封建的東西,是受批判的。
當然共產黨也在講「人民創造歷史」、「人民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但「中國共產黨代表了廣大中國人民的利益」,也就是說老百姓的利益、權利和自由都被他們給代表了,老百姓所擁有的只是被代表以後所剩下的,其實剩下的也沒有什麼了。沒有了自己的利益,土地也都被收上去了,沒有權利和自由做自己要做的事情,那時候 「自由」這個字眼也是受到批判的。
共產黨不信天、不信地、不信神,講「戰天鬥地」,「改天換地」,「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老百姓也就別無選擇的被驅從著去「戰天鬥地」,被驅從著去創造「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奇蹟」。
到了文革的時候,人們更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了,誰也不敢再燒香上供了,如果有膽大的在家裡偷偷的燒香上供,一旦被發現,或是被人舉報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是受批判的,若態度不好甚至被遊街。我們鄰村就有一家,在大年三十晚上燒香燒紙祭拜祖先,被人舉報受到批判。
斗轉星移,那個狂熱的時代漸漸離去,隨著時間的洗刷,隨著人們的變得理智和冷靜,那種「改天換地」,「戰天鬥地」的豪言壯語作為時代的口號而成為歷史。人們又慢慢的回到現實,老百姓又傾心於安居樂業的生活,把平安幸福作為他們的企盼。當然,現今許許多多的人都把金錢和物質享受作為最大追求目標。而現今人們拜神、拜佛的熱情更超過以往,目的是祈求陞官發財,或「早生貴子」,或消災解難等。
人們常說平安就是福,搶「平安袋」的現象反映了人們對平安幸福的渴望,這也說明瞭一個問題,就是說人們認識到自己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乞求一種外在的力量能給自己帶來幸福。
當然,一個「平安袋」能不能保證的了平安呢?其實,按照中國傳統觀念,我們每個人還是能夠部分的左右我們自己的,記得《名賢集》開頭兩句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就是說一個多行善事的人自然會有好的前程和福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助人為樂,利人利己」,就是說助人為樂、多作有益於他人的事,自己也相應會得到好的回報,從中受益。
我國歷史上記載了許多感人的、膾炙人口的善有善報的故事,古代小說中也有許多描述,對我們現在仍有教益,仍然閃著光彩。(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平安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