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布納核研究所實驗室大樓外幾十米的入口處設置了鐵門並有軍人站崗。記者一行在獲得特批後通過鐵門進入實驗室所在的區域。杜布納研究所共有8個實驗室,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合成多個超重元素的核反應實驗室。
在實驗室裡,工作人員向記者們展示了兩臺加速器。實驗室主任伊特基斯介紹說,主要藉助這兩臺加速器,實驗室才能夠在超重元素合成方面取得輝煌成就。1998年前,實驗室發現了第102號到第105號化學元素,並為第106號到第108號元素的發現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表彰其卓越貢獻,1997年「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年」上,就以杜布納研究所的名字為第105號元素命名「Dubnium」。1998年到2003年間,實驗室又合成了第113、114、115、116和118號化學元素。
杜布納研究所的專家們研究發現,原子序數超過110之後,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原子核的壽命會急劇下降。但研究人員認為在第114號元素附近存在一個穩定的區域,該區域的超重原子核能夠長時間存在。這就是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提出的「穩定島」假說。而杜布納研究所成功合成第113號和115號元素使「穩定島」假說得以證實。
該實驗室目前是世界上主要的低能和中能重離子物理研究中心之一,合成新的超重元素仍是實驗室基礎研究的主要方向。在回答本報記者關於實驗室今後在基礎研究方面的計畫的提問時,伊特基斯說,實驗室今後計畫合成第120號化學元素,但這並非短時間內能完成。據悉,合成第120號元素的目的之一是進一步證實「穩定島」假說的正確性。
杜布納研究所是一個國際性科研機構,研究所1956年成立時,中國是12個參與國之一。最初9年內,中國著名物理學家王淦昌、周光召、丁大釗等一大批中國科技工作者曾在該研究所工作過。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卡德舍夫斯基說,中國科學家的參與為研究所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王淦昌在擔任研究所副所長時,帶領研究小組於1960年發現了一種名為「反西格瑪負超子」的反粒子,成為科學史上的重大發現。記者注意到,在幻燈演示中,王淦昌科研小組的發現被列為研究所成立以來的第二個重要發現。
在20世紀60年代蘇中論戰時期,中國曾退出了杜布納核研究所。近年來隨著中俄關係的深入發展,中國與杜布納研究所的合作也在不斷加強,目前每年都有數名中國專家來核聯合研究所工作,併進行論文答辯。卡德舍夫斯基表示,杜布納核聯合研究所是對外開放的,希望今後繼續擴大同中國在核研究方面的合作,並希望中國重新參加。不久前,中國科技協會主席周光召率團訪問研究所時,也曾討論到合作與參加的問題。
如今,杜布納科學城隨處可見新建的樓房,讓人感到小城充滿蓬勃發展之勢。據所長西薩基揚介紹,經過50年的發展,目前該所研究範圍已經不再侷限於核物理領域的基礎研究,還從事醫學、材料科學、微電子技術和納米技術等尖端技術的推廣應用與教學服務。
西薩基揚說,蘇聯解體後受不景氣的經濟大環境影響,研究所曾一度面臨生存困難。不過世界水準的研究水平還是能吸引著很多專家來此工作,近年來,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杜布納核聯合研究所更具有吸引力。目前聯合研究所共有1200名研究人員,其中500名來自其他國家。
此外,杜布納的建設環境具有很大吸引力,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條件吸引著外資。為充分發揮本國的科技潛力以促進科技創新,俄政府去年年底決定成立6個經濟特區,其中杜布納主要發展軟體業,屬於技術推廣型經濟特區。目前有IBM和AMD等大公司對杜布納經濟特區的部分項目建設表現出濃厚興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俄羅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