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羅冰:大陸朝野湧動改革潛流 清算江澤民的「產值挂帥」撥正改革方向

 2005-12-03 08:4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於十且十一日在北京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畫的建議》,並將於明年三月提交全國人大通過。

皇甫平文章再世

「十一五規劃」一改江澤民時代「以產值為中心」的經濟發展模式,體現了胡溫在經濟改革中的新思路,因而引起了海內外的關注。

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結束翌日,胡錦濤到江蘇考察,指示各地官員要「把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同一天《人民日報》主辦的南京媒體《江南時報》刊登了一篇署名「尹濤」的題為《「解讀」十一五規劃建議》(以下簡稱《解讀》)的文章。此文發表後,新華網立即轉載,文章點擊次數一度高於「神舟六號」升空和十運會的點擊次數。

有人認為,《解讀》從發表的背景、時間、地點、署名方式和內容的深刻性看來,與當年《解放日報》發表「皇甫平」的署名文章有異曲同工之妙。確實,該文反思二十多年的改革歷程,撥正改革方向,清算江澤民「產值挂帥」的檄文。

藉李源潮的地盤出擊

一九九一年春,「六四」大屠殺的血漬未乾,江澤民乘機對改革開放反攻倒算,大問「改革開放」是姓「社」還是姓「資」。鄧小平只好到上海策劃皇甫平的文章予以反擊。《解讀》的發表似乎也是胡錦濤避開北京的江澤民勢力,到團派大將李源潮控制的地盤江蘇出擊。

《解讀》說:

專家認為,前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實際運行中出現了一些偏差,主要體現在前兩年高能耗產業投資過熱,產業發展中一味追求規模、產量。五中全會的新精神可謂一種及時的糾偏,《建議》將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到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來。

這裡所說的「偏差」、「糾偏」,其實是一種比較隱晦和客氣的說法。如果要換成中共路線鬥爭中置人於死地的說法,那就叫做「左傾機會王義」、「左傾盲動主義」。

《解讀》認為:

隨著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能源、資源、生態環境對經濟增長的約束逐步加大,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日益突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一系列重大的瓶頸性約束,矛盾非常突出。如果繼續沿襲傳統的增長方式,經濟增長所產生的巨大資源需求和對環境的破壞性影響,是我們根本不可能承受的。

這是對江澤民時代盲目追求生產總值的批判!江澤民的生產發展方式可稱為竭澤而漁,是一種依賴資源、高投入粗放型的增長方式,也就是「不管黑貓白貓,有高產值就是好貓」,因而使生態遭到嚴重的破壞。有專家指出,這幾年的生產總值根本抵不了生態破壞所造成的損失,因而得不償失。

產值再不能成為陞官的資本

《解讀》稱:

專家預計,在「十一五規劃」中,將改變對官員的考核體系,並以此來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在新的一整套考核指標中,社會發展、環保、就業、教育等指標可能成為硬指標,一些經濟增長指標將成為軟指標。

江澤民對官員的考核以「生產總值」為標準,只要官員轄下的地區生產值高就能陞官發財,因而各地官員專揀那些產值高的行業發展。於是,房地產成了各地官員陞官發財的「天梯」。各地官員還特地炒高房價,以獲得更高的生產總值,造成房價高踞,百姓「望樓興嘆」,埋怨「買不起樓」。

對教育醫療商業化撥亂反正

《解讀》指出:

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也被擺到突出位置......要擴大教育、醫療及社會保障等公共支出,提供更符合大眾需要的公共產品......

江澤民時代大搞「教育產業化」、「醫療市場化」,使學費和看病費用直線上升,令百姓「上不起學,看不起病」,而國家對教育、醫療的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越來越小。

教育事業根本就不能像商業那樣運作,追求什麼利潤、產值。教育講的是百年大計,如果說教育要有利潤和產值的話,那是在若干年之後,國家培養的人才在各行各業成了棟樑,因而帶動經濟發展。而在培養這些人的階段,除了家長拿出錢作為子女的教育費用之外,國家肯定要進行大規模的投資,承擔大部分教育費用。在「教育產業化」的口號下,許多出身貧困家庭的學生上不起學。「金榜題名時」本來是中國人傳統的兩大人生樂趣之一,可是,在江澤民時代,大學錄取通知書竟成了許多莘莘學子的「催命符」。不少高考生在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因感到交不起大學學費而自殺身亡!

醫療事業講究的是治病救人,決不能搞什麼市場化。哪有把治病救人的事業等同於「唯利是圖」的商業?在「醫療市場化」的口號下,在奸商的操縱下,大陸的藥價騰飛,成本很少的藥可以炒成天價。另外,看病費用、住院費用也高得令人咋舌,住一次院動輒幾千元。某港人為了省錢,曾到深圳看病,花了幾百元,加上交通費用比香港還貴。香港人起碼一個月有幾千塊收入,而深圳的民工一個月收入只有六七百元,他們只要看一次病就要花光一個月的收入。那名港人大惑不解:深圳的民工如果生病怎麼辦?難道他們個個都是百病不侵的?

「醫療市場化」肆虐,醫院要先收錢才治療,窮人有病無錢莫進來,有的病人因一時交不起錢,醫院拒絕治療,結果因延誤而導致死亡。龐大的費用使許多貧困甚至不是十分貧困的病人不敢看病、不敢住院、不捨得吃藥,坐以待斃。「醫療市場化」成了許多人的鬼門關!

專家呼籲進行體制改革

大陸的改革為什麼會走上了依賴資源、高投入粗放型的道路上去呢?為什麼會造成堅尼指數達零點四五的貧富懸殊呢?為什麼貪污腐敗愈演愈烈呢?許多專家都認為,這些都和體制有關,關鍵是進行體制改革。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稱,在中國的條件下,傳統增長模式是與行政計畫體制相聯繫的;而所增長模式(新型工業化道路),則需要以現代市場經濟體製作為制度基礎。他說,舊體制的許多遺產,至今在我國的經濟運行中起重要的作用。這些遺產主要表現在:一、把保持產值的高增長作為各級政府的主要職能和衡量「政績」好壞的主要標誌;二、各級政府官員擁有過多的配置稀缺資源,特別是影響信貸和「批租」土地的權力;三、以生產型增值稅為主的財稅體制,促使各級政府官員極力投資於產值大、收入多的簡單加工業;四、勞動、自然資源、資本等生產要素價格的嚴重偏低,甚至白送,促使企業和各級政府發展資源耗費大、效率低的產業。在這種體制條件下由政府進行「結構調整」,其結果只能造成資本和其他資源的嚴重浪費、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以及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粗放化。

瓶頸不在經濟領域而在體制

十月二十三日,北京舉行「二00五中國改革論壇」,與會者興致勃勃,幾乎異口同聲,把改革的方向指向體制。他們認為,現在改革的瓶頸不在經濟領域而在體制。

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副司長韓文秀指出,「十一五」期間,體制改革的重點是政府管理體制改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盧中原說:「我們想避免反覆出現的投資和部分行業的過熱,不同地區的攀比。如果政府職能沒有得到到位的轉換,那麼宏觀調控總要應對這個局面。 」

國家行政學院汪玉凱教授表示,在「十一五」期間,在改革結構上,政府改革將成為其他改革的焦點。如企業,財稅,金融,教育,醫療改革等。如果政府改革不推進,其他改革是有限的。

中國(海南)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說:當前,改革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大都與政府改革不到位、政府改革滯後相關。

世界銀行中國代表處張春霖博士用公共治理概念代替政府管理體制改革,他說:「現在推進改革的瓶頸不在於經濟領域。」「現在被扭曲的改革甚本上在於公共治理方面存在缺陷。」

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司長範恆山指出:「十一五」期間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應首先啟動;撤銷那些直接從事和干預微觀經濟活動和社會事務的機構;撤並黨委和政府職責相同、相近的部門,規範各類領導小組和協調機構,一般不設立實體辦事機構;調整一些領域中中央對方的垂直管理體制,賦予省以及省以下地方政府更多的權責;從我們國家的實際出發適當減少行政層級。

胡鞍鋼是較有官方色彩的學者,有人稱他為「御用學者」,但現在連他也主張民主改革了,他說:我們需要廣泛參與的改革。所有的改革,都應該讓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參與,既參與改革的設計,也參與改革的評估,讓他們享有平等的參與權、討論權,乃至投票權。參與的過程就是信息披露的過程,也是各種利益表達的過程,更是各方妥協的過程。

胡鞍鋼所講的「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就是全民,因為人民是國家的當然「利益相關者」,他們如享有「投票權」,這當然就是民主了。

經濟增長成果或被落後制度抵銷

中國的改革開放,應當讓所有的中國人都獲益,倘若只是一小撮既得利益者獲益,這樣的改革不要也罷。沒有良好的制度安排,經濟增長的成果最終都要被落後的制度所抵銷。當弱勢群體連做牛做馬的血汗錢都拿不到,飢寒交迫鋌而走險時,一定沒有什麼「改革成果」的!

轉自《前哨》12月號(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