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千万别称我“博士”

 2005-10-25 02:1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我们中华历史悠久,文化的沉淀极厚,称呼也是千变万化。把历朝历代的称呼及含义历数一遍,可能是做博士论文的好课题。本顽童在此只是客串一下,不忍把这么好的题材随便牛嚼。

这称呼很有意思,每个不同的时代有其一些特征。这称呼变化越厉害就可以从一个角度反映时代的变化得程度。远的不说,就说近一点的吧。1949年前,比较流行的称呼有:老爷,太太,先生,小姐,少爷,等等。抗战时称国家元首为委员长,抗战后则为总统。当时是个男的,就有可能被人称为老爷。1949年后,在大陆,这称呼就成了比较单一的“同志”啦。当然,先生这称呼也还能用,尤其是在学校里。文革以后,这称呼又在不知不觉中改了很多。先生,小姐,太太的称呼又回来啦。特别是小姐的说法,让人有很多的联想余地。现在更有很多人喜欢附庸风雅地用学术衔来称呼别人,如:博士。

说起同志这称呼,其实是很搞笑的。且不说现在那二字中的同性恋的暗喻,就说当时,满大街的人,随便逮住一个,不管认不认得,张口就是同志也实在是荒唐。同志,同志,乃志同道合也。认识的到也罢了,可一见一个素昧平生的,不知就里,便称同志,也实在可笑。记得,孩提时,家父常有一帮文化人朋友你来我往的。其中有位女士,此人出身名门,举止优雅,极有风度的一个人。可此女上进心极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就是在朋友闲聊时也是开口一个“你这个同志”,闭口一个“他那个同志”,愣是要把自己扮成一个马列主义老太太的样。更要命的是她说起来还硬是把重音放在那“同志”上。在有一次聚会上,终于大家忍俊不住,在她又言“同志”时,举座大笑。

到了国外,本顽童发现有很多人不论场合统统用博士称之。博士这两个字也是很值得推敲的,本顽童认为当初把DOCTOR演变成中文的博士的第一人,要么极看不起博士,要么就是没有把这个词的意思搞懂,其实本顽童认为确切的 DOCTOR应译成“专士”才是,所谓DOCTOR的头衔是为了表彰在某一领域的一个分支里学有专长的人士。许多DOCTOR,尤其是从中国来的,往往是专而不博。博士源称呼在中国想得起来的也就是茶博士,茶博士也就是茶馆里的跑堂。茶博士倒往往因周旋于三教九流中而广博得很。

当有人在学术会议上,在学校里或在公司的正式场合称俺博士,本顽童倒也欣欣然得很。不过本顽童要在这里向大家透露个秘密,那就是本顽童的博士是在方鸿渐老前辈启蒙下,在吴征朋友的言传身教下,开拓发展来的。只不过本顽童的方法更直接,更省时,还用不到任何人封,从而达到了最主要的目的,更省钱。其妙法就是,自己打个文凭就是。本顽童在封了自己一个Ph.D之后,意犹未尽,在接再励,又封了自己一个M.D。结果还是不过瘾,直到把全家老小都封了个遍才善罢甘休。接着就是广而告之,把能钉上DOCTOR牌牌的地方都钉上,如车牌,衣服,帽子等处。尤其是门牌,那时一定要钉上一钉的。

有一次,本顽童为练拍功,请一个大有来头的主来家吃饭。合家出动,忙了一天,可到时那大人物就是没来。俺恼羞成怒,打电话忍气请教何故。就听那头说:你家俺是去过啦。不过你家门口挂满了DOCTOR的牌子,俺以为那是家医院,楞是没敢进。本顽童不得不把那些牌牌撤下了之。

有位老太太对俺特别崇拜,每次见俺,必以博士称之。有一天老太太力邀俺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刚好那天俺牙痛,但无奈老太太盛情难却,不得不去。一到那就发现那老兄竟然是深知俺底细的老熟人。还未及说话,就听老太太介绍说:这位是XXX博士。老太太还特意把博士二字说得特重,连真博士听着都要觉得酸。看着老熟人一脸老乡亲的坏笑,俺急火攻心,牙齿登时剧痛,立马晕了过去。大伙一阵忙乱,俺迷迷糊糊醒转过来。眼还未睁开,就听老太太又说:不要紧的,他还是个医学博士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