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作用
印度「面向東方」政策的核心是由東盟(ASEAN)主導的東亞首腦會議。在預定今年12月在馬來西亞召開的首屆東亞首腦會議上,除東盟10國和日中韓三國外,由於印度基本確定參加此會的第一個國家,估計辛格總理可能會前往出席。
辛格之所以會參加被認為是實現東亞共同體構想的跳板的東亞首腦會議,其背景在於「在日本和東盟各國,有越來越高的呼聲希望印度能對憑藉經濟高增長佔得先機的中國起到制衡作用,防止其出現勢力擴大」(外交消息人士語)。
印度在2001年的東盟首腦會議上確立了舉行定期性首腦會議的地位,03年加入了東盟的基本條約《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TAC)。
一方面日本和東盟將印度視作制衡中國的棋子,另一方面印度也開始意識中國的存在,從去年起開始擺出鮮明的重視日本的外交姿態。據外交方麵人士透露,印度在通過日本牽制中國的同時,由於其本國的經濟發展亟待龐大的基礎建設,因此也希望能夠藉助日本的高科技力量。
大國意識
「印度拉近和美國之間的關係對中國而言也是一種威脅」(某政治專欄作家語)。此外,同前蘇聯時代起便保持著緊密關係的俄羅斯之間,除了聯合研製「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等軍事領域外,雙方在能源領域也強化了合作關係。
在聯合國改革這一國際大舞台上,印度的大國意識依然有增無減。攜手日本等國組成了力爭「入常」的四國集團(G4),並且在取得和現任常任理事國同等的否決權問題上顯得異常執著。
對此,政治評論家因德爾.馬爾豪特拉指出:「這是印度獨立以來一貫的傳統,對於國際上的不平等待遇,印度斷然不會接受。因為那就是印度之魂。」(共同社)
- 關鍵字搜索:
- 印度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