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見
看到張春橋去世的消息,不由得想到了現今中共政壇上的兩個人。
一個是王滬寧。就在不久前,在網上看到有關王滬寧的一則報導,就想起了張春橋,偏偏很快就來了張春橋去世的消息。
據開放雜誌報導,中共新領導近來的左傾,與王滬寧大有關係,他的一份關於意識形態的調查報告,對全國知識份子和學術思想全盤梳理,點了不下五十人的名字,將知識份子分為新自由主義、新權威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教條主義等等多種派別,每一派又分左、中、右。看來這位王先生著實下了一番功夫,而他最近的動向,卻是想要到福建省去當第一書記。
為執政黨做這樣的對知識份子和學術思想的梳理,成為左傾的背後推手,應該說也算是王滬寧的本職工作,至於做得如何,自有公論,不過,筆者突發奇想:看王滬寧的作為與動向,似乎很像一個人,張春橋。
張某人當年積極領會領袖的思想,對"限制資產階級法權"有比較獨到的見解,領袖頗為讚賞,後來"一月革命"中冒險一躍,終成正果,成為執掌上海的大員,並躋身於權力核心之中,是領袖深為倚重的堅定"左派"。他在四人幫裡無論"王張江姚"或"江張王姚",應屬位居第二的要角了。
王滬寧能否修得如此造化,尚不得而知,卻是值得注意的一位。
與張春橋相比,王滬寧其實有他的優勢地位。在偉大領袖麾下,無論胡喬木、田家英或陳伯達,乃至張春橋、姚文元,對"毛澤東思想"貢獻再大,畢竟毛澤東本人學問功底很深,且思想如天馬行空,確有帝王氣概,基本上可以說是"毛澤東思想"的原創者。王滬寧所輔佐的兩位新主則不同,他們的成就大概不小,但其理論是否真正原創就要大打折扣了,而無論"三個代表"或新的什幺建樹,王滬寧在理論奠基上的作用,也許他遠超過張春橋。不過,江澤民很倚重王滬寧,而胡錦濤卻似乎有更多的理論學術顧問,科學發展觀以及和諧社會之類,不知是否也出自王滬寧。
當然,王滬寧是否真能與張春橋相像,要看他是否能夠如願成為地方大員,且能否創造出色的政績,也就是說,他在政治上是否也能與張春橋相媲美。
另一個人,則是胡錦濤。
張春橋未能得到毛澤東支持而任總理,那個位置給了華國鋒,心中很是不滿,就有了一篇後來很有名的《1976年2月3日有感》。這篇短文,表達著一種政治中的情緒,而作為理論家的張春橋,還是要將其加上些"理論"的色彩,於是就有這樣一些話:"人民是決定性的因素。代表人民的利益,為大多數人謀利益,在任何情況下,都站在人民群眾一邊,站在先進份子一邊,就是勝利。反之,必然失敗。"
共產黨自詡為左派政黨,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談論"人民"及"人民利益"之類是常事,很正常,然而它的某一派別要是突出地這樣表現,就值得注意了。
"文革"以"大樹特樹"毛澤東的絕對權威為特色,同時也突出"人民",大亂時提倡"人民的首創精神","自己解放自己",平息大亂則高揚"工人階級領導一切",時不時地"工農兵"或"人民大眾"就發言不同意這個或不同意那個,而且是"堅決不答應","人民的意志"被捧上了天。然而,那恰恰是民眾政治權利被空前地限制和控制的年月,一個不小心說錯了話或者弄出了"資本主義的苗",就有人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如今,眼前又出現了號稱"為民"的"新政",許多人最初時都很興奮,共產黨"為民"素質已成稀缺是其中緣由之一。不久,人們就發現情況不對,因為以"人民"的名義向民眾政治權利下手的老風氣,看來又正在成為新的時髦。張春橋所言"站在人民群眾一邊,站在先進份子一邊,就是勝利",竟與眼前景象十分相似了。
胡錦濤大權在握高唱"三個代表"為旋律的"為民"之歌,王滬寧在他身邊幫助判斷何為"人民"、何為"先進份子"思想觀念,在他們身後,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張春橋的身影。
- 關鍵字搜索:
- 張春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