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連戰登「陸」牽動中國政局 對國民黨「親共」言行失望 大陸17個省市宣布重建中國國民黨

 2005-04-27 07:0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臺灣在野的國民黨主席連戰星期二(4月26日)抵達南京,開始他對中國大陸為期八天的訪問。這是被迫退守臺灣50多年後國民黨最高領袖第一次訪問大陸。
  
連戰在南京機場受到「紅地毯」接待。連戰說,他的訪問目標是緩和海峽兩岸的緊張關係,國民黨將為兩岸的和平與穩定「盡綿薄之力」。上個月,北京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授權在臺灣宣布獨立時可以對臺動武。
  
在連戰離開臺北的機場之際,數以百計的臺灣人憤怒抗議。反對連戰出訪的人與連戰的支持者發生暴力衝突,並向防暴警察投擲雞蛋。他們高舉標語,指責連戰出賣臺灣。
大陸重建中國國民黨
  
與此同時,美國《黃花崗雜誌》受大陸委託,4月25日在紐約曼哈頓羅斯福飯店舉行重大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17個省市的秘密同盟會組織的代表4月23日在南京中山陵前宣布重建中國國民黨,以表示對臺灣中國國民黨的失望和對中共政府的不滿。

《黃花崗》雜誌說,中國秘密同盟會曾經對臺灣中國國民黨寄予希望,可是由於臺灣中國國民黨一再向中共政府表示「親熱」,特別是臺灣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和主席連戰的「親共」言行,終於使得中國秘密同盟會對臺灣中國國民黨失望,所以決定在連戰訪問大陸之前宣布重建國民黨,以便引起更多民眾的關注。
  
黃花崗雜誌主編辛灝年先生指出:「黃花崗雜誌代為發布的這一重大新聞,正值臺灣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赴中國大陸進行所謂?第三次國共合作?的前夕,相信會引發海內外的相當關切,特別是對臺灣和海外各界如何瞭解中國大陸的實際狀況和真實民心,應該有所裨益。」
  
黃花崗雜誌董事長周光亞先生表示:「這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巨大變化,相信能夠根本改變中國政局,並最終結束全世界最大的共產專制政體。幾代中國民運人士的夢想,今日終於實現了!」
中共垮臺前民眾大覺醒
 
4月23日、24日,全球四大洲各地紛紛與紐約同步舉行集會遊行,聲援和慶賀百萬民眾退出中共。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一個歷史重大轉折點,是中國柏林牆倒塌前中國民眾大覺醒。
  
大紀元系列社論《九評共產黨》引發民眾道德覺醒和聲勢浩大的退黨大潮。越來越多的民眾認識到了中國共產黨的邪惡本質,自覺與中共劃清界線,不與之同流合污。大紀元時報開通了退黨網站,至今每天有二萬多人在網站上聲明退黨。大陸知名民主民運人士、良心作家、普通百姓公開發表退黨聲明,支持中國人民脫離中共,推動中國自由民主。

當年隨國民黨遷來臺的一些抗日老兵見證過共產黨的邪惡,呼籲臺灣政治人物及社會各界順應天意和良知,告別中共。

臺要避免被中共統戰分化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預計也將於5月5日訪問大陸。對於連戰及宋楚瑜相繼訪問大陸,臺灣總統陳水扁強調,兩岸政策最高指導原則是以「民主」與「和平」為兩大支柱。「民主」是指臺灣國家主權屬於2,300萬臺灣人民,臺灣前途任何改變只有2,300萬臺灣人民才有權決定。「和平」是強調兩岸之間歧見與爭端,只能透過對話方式,和平解決。
  
陳水扁表示,許多人擔心部分在野黨把兩岸交流當成政黨競爭籌碼,藉此孤立、打擊政府,讓對岸擁有更多優勢,對臺灣統戰、分化。

李怡:連戰給北京送大禮
  
香港知名政論家李怡在蘋果日報撰文指出,對北京來說,連戰來訪是送給北京為反分裂法解禁的大禮。 原因是連宋來訪,至少證明臺灣在野政治勢力願意在反分裂法之後與中共達致和解和溝通。
  
李怡指出,自從反分裂國家法制訂後,國際社會沒有好評,歐盟更因此擱置了撤銷對中國軍售的禁令,日本在釣魚臺與東海資源爭議上趨於強硬,振振有辭地表示擔心中國的反分裂法會被運用到其他中國認定是它的領土而實際仍有爭議的問題上。
  
數名臺灣記者被拒入境
  
另據報導,連戰出訪大陸吸引了海內外大批記者隨團採訪,但「壹傳媒」集團旗下《蘋果日報》的兩名記者和《壹週刊》的一名記者被中共當局拒絕入境。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後,「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經營的幾十家佐丹奴服裝連鎖店曾經挂出標語,並推出印有「李鵬請你下臺」的T恤出售。
  
臺灣新聞局長姚文智呼籲,中國政府應懸崖勒馬,盡速核准《蘋果日報》至大陸採訪,並給所有至大陸採訪的媒體,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大紀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