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發現明代石質買地券 鬼魂陰間「劃地盤」?

近日,重慶市考古工作者在潼南發現一記載精確修建年代和下葬年代的明代墓葬群,其中有精確記載時間的石質「買地券」,這對研究明代巴渝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活等方面較高的價值。據瞭解,這些精美的墓室將搬入三峽博物館並復原。

  梁家山墓葬重重疊疊  

  在對正在修建的潼南到安岳的鎮級公路進行勘測時,重慶市考古所與潼南文管所的工作人員發現了該墓葬群。墓葬群地處潼南縣崇龕鎮梁家嘴,梁家山西麓,墓葬群依山勢密集分布。考古工作者對梁家嘴400平方米範圍內的土地進行了發掘,清理出明代墓葬10座。據重慶市考古所專家林必忠介紹,從這些墓葬群可看出明代墓葬文化的演變過程及喪葬習俗的巨大變化。

  「買地券」標明鬼魂活動空間

  在3號雙室墓中,考古專家赫然發現墓主人屍骨尚存。墓主為夫妻兩人,分居相連的兩個墓室中。3號墓室是十個墓中規模最為宏大,構造最為精美複雜的墓室。墓葬全長360厘米,寬340厘米,通高 330厘米,在左室的藻井壁上有造墓紀年題記:大明成化庚寅年(公元1470年)。出土的文物中有兩方打磨成30厘米見方、3厘米厚,用硃砂筆書寫內容的石質「買地券」。「買地券」中用硃砂筆書寫的內容仍然依稀可認。其具體內容大致是說明墓主人在「陰間」所佔地的地理位置「白沙院」和其面積的大小,同時也標明瞭墓主確切的下葬年代是「大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專家劉春鴻稱,初步斷定女墓主姓杜,男墓主姓王。

  林必忠告訴記者,3號墓葬未被擾亂的墓室結構是重慶地區明代成化時期是室墓的標準型墓葬。「買地券」中所記載的「白沙院」地名仍為今日所用。同時,這些墓群的發現和發掘,為研究明代的喪葬習俗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對研究明代巴渝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活等方面較高的價值。

  墓室構建將搬入三峽博物館

  考古所負責人林必忠介紹,由於3號墓中的石質構建十分精美,其墓壁龕、墓藻井等彫刻花紋清晰可見,反映著當時社會精湛的彫刻工藝,因此,在三峽博物館布展時,這些精美的墓室構造將搬入三峽博物館並將其復原,為市民展示明代墓室修建的高超技藝。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