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共大量關閉政務新媒體帳號 政令宣傳手法曝光?(圖)

 2024-05-26 08:1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微信 公衆號 關閉
圖爲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舉行。(圖片來源: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5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近期,中國地方政府因預算削減、人力短缺等原因,大量關閉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帳號的舉動,引起外界高度關注。

近日,昆明、西安、長沙、深圳、南京、青島等地發布關停政務賬號的通知,發布渠道轉爲三類,包括集中到上級單位政務號、政府網站以及官方App。據《中國新聞週刊》報導,近2個月中國大陸有超過10個省的市政務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帳號宣布停更和註銷,層級覆蓋省、市、縣、鄉鎮和村,涉及多個行政部門。

根據中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在2023年5月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政務新媒體賬號已發展至11萬個。

「發出去基本沒人看,連自己人都懶得去瀏覽。」陝西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他和幾位同事在本職工作之外,還負責科室公衆號的更新。領導要求日更三條,必須要有關於科室工作的推文,餘下則是鎮裏活動和會議的推文。個位數的瀏覽量讓他苦不堪言,「這種加班乾的活沒一點用,大家都不願意幹」。

與上述工作人員情況相似,在河北吳橋縣工作的一名員工幾年前也參與了單位政務號的運營,因缺乏專職人員,每篇內容的採編都耗時4、5個小時,賬號在不同同事間流轉後幾近荒廢。「基層政務號最大的問題是內容的同質化和抄襲現象極爲嚴重。」

與這些基層人員直接負責採編、運營不同,還有一部分政務號外包給了當地的媒體團隊。廣東深圳某政務號運營項目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政務號運營項目的經費從幾十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一般會簽訂年度合同,一個公衆號至少需要兩人運營。 

負責北京某個政務號運營的一名林某就是外包團隊的一員,她運營的媒體矩陣有兩個主要賬號,其他賬號內容從主號複製粘貼而來。最令他頭疼的是,絞盡腦汁解讀受衆較窄的公告,往往是「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流量五十五」。兩位數的閱讀量太難看,週報月報匯報成績的壓力下,他所在的團隊只能自掏腰包買流量造假數據,「把閱讀量買到幾千,但也就是自娛自樂、自欺欺人」

據《南華早報》報導,曾被中國地方政府視為重要宣傳工具的機構應用程式和網站,如今因預算削減、人力短缺等原因,許多機構不得不縮編負責更新網站和社交媒體帳號的約聘人員,使維護這些平臺的日常營運成為一種負擔。

近一個多月來,陝西富平縣、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江蘇張家港、雲南昆明五華區、湖南長沙雨花區、四川青川樂安鎮等地都紛紛宣布清理相關部門政務新媒體帳號。

事實上,當前中共財政吃緊,地方政府部門普遍財政困難,甚至傳出借錢給公務員發工資的消息。在此背景下,擁有235萬粉絲的網際網路科技大V「午後狂睡」發帖說,」財政吃緊,不得不砍掉冗餘的部門。一堆地方政務新媒體既不能報導本地的事,也不能幫助本地居民解決實質性的問題。」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