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姚明值那麼多錢?為什麼這麼惹人喜愛?
他真的值那麼多嗎?無數的媒體曝光、巨額的商業合同、三次全明星賽的首發……這些事實讓姚明的支持者們歡欣鼓舞,但也同時成為「倒姚派」攻擊的口實。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他真的值那麼多嗎?
提出這種問題的人或許覺得,姚明受到的歡迎程度幾乎是史無前例的,可是他的水平在NBA其實並不是那麼頂尖。這一切合理嗎?但是,這些人忘記了一點:價格與其說是由價值決定,不如說是由被需要的程度決定的,NBA需要姚明。
姚明的價值的本質,是商業價值,而一個明星的商業價值完全取決於他在某個地域的受關注度。兩年前我到美國的時候,在華盛頓等地,已經發現不少人知道這個中國小夥子。這次在丹佛和休斯敦,在更濃烈的籃球氛圍中,更是真切地感受到這裡的人們對他的喜愛。
為了你喜愛的東西,付出多少代價都是不令人奇怪的。
他為什麼惹人喜愛?
要明白這點,你只要把姚明想像成一隻大熊貓就行了。因為兩者有三個共同點:來自中國、溫順馴良、數量稀少。
在很多美國人的眼裡,中國是一個非常遙遠神秘的國度,那裡的一切都與美國不同,這使美國人對和中國有關的東西本能地具有興趣。
即使在美國,姚明這樣的身高也是鶴立雞群的。丹佛的一位出租車司機對記者說:「他是我見過的最高的人!」同時具有這樣的身高、靈活度和籃球技術,這樣的 「珍稀物種」,數量比大熊貓更少。而且,溫順馴良的性格,使姚明在大量粗魯的NBA球員中顯得非常另類,他的謙遜和幽默為他贏得了大量的好評。
姚明受歡迎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進入的是一個美國公眾普遍關心的領域---NBA。
更中國還是更美國?
中國人注重團隊配合,NBA崇尚個人發揮;中國人講究謙讓,NBA要求強悍。加入
NBA以來,對姚明技術弱點的評論三年如一日,即他打球太「斯文」了。這不是姚明的過錯,因為他生來就是這樣。
於是一個兩難的問題擺在了姚明面前:他應該保持溫順謙和的形象,以便在場下得到更多的讚揚,還是盡量凶悍一點,以便在場上得到更多的分數和籃板?這個問題的回答並不僅僅取決於姚明自身的意願,因為他承擔了太多籃球以外的責任。
在一篇有關記錄片《姚明NBA之路》的介紹文章中,姚明被形容為繼毛澤東之後最受普通美國大眾關注的中國人。在很多中國媒體上,他被說成是中美文化交流的一個象徵。而在上海,他被看作這個城市的形象代言人。記者曾經問姚明:「你覺得這樣累嗎?你願意承擔這樣的責任,還是更願意僅僅作為一個球員出現?」 他的回答是:「我只是在做我的工作。每個人的工作都會影響到其他人,有的工作影響小些,有的工作影響大些。」這話聽上去有點「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味道。
姚明保持「中國特色」或許比他提高技術統計數據更重要,即使對火箭隊或整個NBA來說也是這樣,因為NBA從來不缺少偉大的球員,但是別的球員無法幫助他們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
他到底應該歸誰?
所有權歸中國,使用權歸美國?這樣簡單的劃分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為太多的人想從姚明那裡得到幫助。他出生的城市、培養他的國家、他現在效力的球隊和生活的地方,多方的利益交錯糾結。這個問題比較敏感,但是無法迴避。
與另一位在NBA打球的中國球員不同的是,姚明在回國參賽問題上採取了非常合作的態度,這為他贏得了讚譽。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頻繁的國內比賽任務使他疲憊不堪。幾乎所有的專家都一致指出,體力是制約姚明在場上發揮更大作用的一個瓶頸。
我們不能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哪個更重要這樣的評判標準來回答這個問題,這是因為疲勞導致的不良後果不僅損害了姚明本人和火箭隊的利益,也損害了他的家鄉和祖國的利益。顯然,目前的姚明已經足夠幫助中國隊取得比沒有他的情況下更好的比賽成績,但是顯然,無論是上海還是中國的體育界,所希望的都不僅僅是自己籃球隊成績的提高,他們更把姚明當作是自身在世界體育舞台上的一個投影。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必須讓姚明保持較高的技術水準,不是在中國或者亞洲的賽場上,而是在NBA。
作為「舉國體制」的受益者,中國的球員在出國打球後有義務歸國效力,這一點並不具有太大的爭議性。問題在於:我們能否找到一個平衡點,讓各方的利益都能得到兼顧?
後記:我的NBA採訪之行即將結束,我知道通過短短几天的採訪,或者通過這樣篇幅的一篇文章,不足以深入探究姚明在NBA的經歷。正如姚明自傳《姚:兩個世界裡的生活》扉頁上所寫的:這位中國中鋒出現在無數的電視廣告、雜誌封面和籃球報導中。但是,雖然他已經是這個國家(美國)最出名的體育明星之一,有關這位害羞、瘦長的上海男孩如何成長為NBA首位外國出生的狀元秀的故事仍然不為大多數人所知。
有關姚明,有太多的問題等待回答,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是見證他的足跡。
- 關鍵字搜索:
-
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