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水利部時,水利名家難以入選領導職位。1952年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饒漱石親自出面推薦,女青年錢正英任了水利部副部長。不久,饒漱石因與高崗結盟篡權發生了震驚全國的「高饒事件」饒漱石被歷史唾棄了。錢正英不只未受到影響,由於她識時務討領導喜好,在以後長期的政治運動中,她都安然在位,她被人稱為是部級幹部中的「變色龍」「不倒翁」,被水電界老人稱作「五朝元老」。直至年限已到才在水電部退位,退後有人說她還在「垂簾聽政」。
「文革」時期,她是最特殊的科技人員。1971年是中國知識份子「臭老九」的災年,水電部科技人員集中的科研院所和設計院統統被解散,要科技人員「下樓」「出院」到窮鄉僻野去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而錢正英卻以女科技人員站出來當了部革委會副主任、副部長。
改革開放初期,1980年黨中央提出逐步實現各級領導人員年輕化以後,1981年電力工業部部長劉瀾波主動退下來讓位給李鵬,得到了鄧小平的表揚。1982年水利與電力兩部合併為水利電力部,已任部級領導職30年的六旬老嫗錢正英卻堅持要佔據部長職位。她到了實在不能再當部長的年齡後,另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這個職位也到限,又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水電界的老科技工作者不平,紛紛在背後稱她為「高官院士」,誰為高官代寫院士論文,誰為高官代拉選票,都是流傳。
世紀之交,她藉助院士這個跳板,又任了中國老年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主席。為了鞏固此一高位,她不斷跳出來為自己臉上貼金,對舉世矚目的特大工程長江三峽、紅水河龍灘、黃河三門峽大唱高調。從剖析她的高調識其人,很有必要。她2001年6月30日給龍灘工程開工的賀信我在評《紅水河傳》中已專題評述過,這裡只談三峽和三門峽工程。
第一、錢正英談長江三峽工程
錢正英1999年9月24日在水利部全體幹部大會上的講話,《中國水利報》、《中國水利》月刊已向全國公布。
她談三峽工程說「人大也算通過了,現在也開工了,但是從我個人思想上講,我對自己主持的論證到現在還沒有做最後結論。 ……我感到最後還是要經過實踐的檢驗。當時論證中有兩個問題是最擔心的,一個是泥沙問題,一個是移民問題」。還說「三峽的論證雖然是結束了,三峽工程雖然是開工了,對論證究竟行不行,還是要經過長期的實踐檢驗」,「對來自反面的意見,應給予充分重視」。
她這麼好的科學態度,我聽到知情人讀報後的反應,都罵她「真不要臉」「真不要臉」。後來又有人寄給我一份張廣欽、黃萬里、金永堂、金紹綢、田方、林發棠聯名於2000年3月8日寫的《錢正英應負的責任是推卸不了的》,擺事實、講道理約一萬字,歸結為「今天所說的最漂亮的話,也洗刷不了那時極力壓制不同意見的責任」。此文一開始就揭露錢正英之流1987年就不讓新華書店發售他們合編的《論三峽工程的宏觀決策》一書,1989年9月又指責《再論三峽工程的宏觀決策》一書是「宣揚資產階級自由化」「為動亂與暴亂製造輿論」,並要求有關組織清查考察有關幹部。是她「以政治棍子整人」。
我在「文革」中長期靠邊站的1972年,錢正英親自出面要調我去為三峽工程做準備,興建葛洲壩工程未遂,令我終身感恩難忘。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 1990年聘請我為160位預審專家之一,由我主持工程規模(即蓄水位)的專家預審,促使我此後長期往深處去挖向高處捅,1997年出版了我著的《惡水緣》,其壓卷篇《我看三峽》,如實記述了我的親歷實感。我2000年又發表了《面對三峽工程回顧半個世紀》。我據此對錢正英的漂亮話,談點如下意見。
中發[1986]15號文要求重新編製三峽工程的可行性報告,成立以錢正英為組長潘家錚為副組長兼技術總負責人的論證領導小組主持論證工作,主要是為了確定正常蓄水位。4個水位比較後,集中在175米與160米的比較論證,175米方案的淹沒搬遷大,水庫尾水在重慶市將使泥沙淤塞重慶港。中國水電學會第一任理事長施嘉教授、第二任理事長李鶚鼎副部長,以及規劃老專家覃修典、羅西北等都是主張低水位方案的,但論證領導小組不聽.我國的國外合作者加拿大方和世界銀行都主張水位不宜高於160米,論證領導小組也不聽,哪裡還有來自反面的意見?錢正英之流好大喜功急於求成,不是科學求實,而是善於用政治權術,我的觀感如後。
1、論證防洪庫容任意打人命關天牌
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1990年7月6日向國務院作的匯報,關於長江1870年洪水災害,對有史記載的四川災情隻字不提,卻憑空抽象地說兩湖平原「損失十分慘重」「洞庭湖區受到毀滅性的災害」。「如果再發生1870年那樣的大洪水,必將造成干堤潰缺,特別不可避免的要有大量人口死亡,這是個重大的政治問題 」。
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論證領導小組特邀顧問、近百歲老人孫越崎,指責他們是為保下游的圍湖佔地而向上游轉嫁洪禍,是違反自然規律,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此一真知灼見,正觸及了主事者的隱私,不只不被重視,孫老還被誣告。
主張175米方案是為防1870年洪水保荊江片,這對贛、皖、蘇、滬是毫無防洪作用的。卻還鼓動起這些省市的負責同志聯名上書中央主要領導同志。人口死亡的歷史實情何在?長江中下游的歷史最大洪水是1954年洪水,武漢實測的洪水位比1870年的洪水位還高2米,淹死人口的統計數為4892 人,而淮河上游為防洪而修建的板橋水庫,1975年8月發生垮壩事故死亡人口數,是此數的40倍。錢正英對這些數字是應該有知的,但至今隱而不提。
論證會的資料成堆,國土局總工程師李玉光特注意洪水資料,李說「越看越糊塗了」。主事者只取自己所需的數字來作防洪論證,如此惑眾欺上,中央領導同志怎能明察?難忘的大量人口死亡這一重大政治問題,今天真的成為政治問題了。台獨主張者正在打炸毀三峽大壩這塊牌。
2、論證移民打樂觀假牌
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組長錢正英親自兼任移民專題論證的主持人。開發性移民,提高費用標準等,都是應該的。問題在地方代表幾乎在移民報告上全簽了字,程子華和加拿大人(平行作三峽可行性報告研究者)到庫區現場調查時,聽到一片保證聲,都感到意外和不解。我去移民試點宜昌小溪塔鎮考察時,也感到確實很好,經過追問後才知道是外力塑造來矇騙參觀考察者的。基層移民官員顯現的這種樂觀論調,是代表廣大基層人民將來的利益呢?或是為了自己當時作官的私利?我-深入之後,就曾深感懷疑。
在錢正英直接領導下於1988年1月提出了書面的《移民專題報告》。其主要結論中有「移民都可以在本縣(市)範圍內統籌安排解決」。總結論落腳在「建議對三峽工程的興建盡快作出決策」。最近媒體報導三峽工程移民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用偉大的移民實踐的實際資料來對照審查《移民專題報告》已經到時候了,此報告是真理或是騙局,由事實來答覆吧?
3、對國務院審查打政治暗牌
論證階段的專家,大多數是水電部指定的。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聘請160位專家,對經過論證後的三峽工程可行性報告進行預審,是科學化民主化決策的關鍵所在。但回顧當時,正是前述張廣欽等說的錢正英之流以政治棍子整人之時。
我作為「工程規模、樞紐建築與施工」專題組的被聘專家,於1991年1月底赴宜昌市參加了第一次會議,專題組組長是建設部部長林漢雄,他同李鵬總理、鄒家華副總理兼三峽審委會主任,曾是一起赴蘇聯留學的同學。他主持工程規模即蓄水位的預審本來是上面所定。但他私下對我說「不願自己主持鬧翻船」 (即改變已定175米水位),而把審蓄水位的主持人推給唯實犯上的我。我主持討論時,他自己表示贊成175米。當時我就感到,已在政界多年的林部長,有政治頭腦。同年5月25日我到北京參加第二次審查會議,專題組組長已換成了候捷,候不准再討論蓄水位,何格高堅持要討論,候就宣布立即結束會議。
在兩次專題預審會之間我作了再發言的充分準備,由南寧趕到北京,一句話也未聽我說,就把我打發回來了。我就要向李鵬說。李接到我信後要我把具體意見書面報鄒副總理。我遵辦報了17000字的長文,結尾在「水利部應處於被審者地位,水利部的領導不應實際上處於裁判者的地位」。此後就再無音訊。後來我才在報上看到,我剛在宜昌開完第一次預審會的2月17日,原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就把抱病的國家副主席王震請到了廣州,來開他們自己挑選的張光斗教授等參加的三峽工程座談會了,這是公然在同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會唱對臺戲。王震親自批評說「有人跟著外國人跑」。我才恍然有悟「王震老將軍已經出面推車了,我還怎麼能呆想螳臂擋車?」我對候捷、李鵬、鄒家華等當時的處境也諒解了。加拿大和世界銀行是主張160米方案的,按當時國內的政治形勢,誰不怕王震這根政治棍子?這是決定性的。錢正英主持論證領導小組工作時就用過政治棍子整人,當進入審查她的論證報告後,我只是設想,她不會袖手聆聽,而會審時度勢,出謀劃策,在幕後操作。
4、開工後打瞎吹賣老牌
在萬花千旗裝飾的隆重盛大的三峽工程截流觀禮的主席台上,是錢正英緊坐在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的身旁。接著這位對三峽工程的突出貢獻者又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了。我在1998年觀禮臺舊址時,不禁吟出「京嫗喜衣工院士,巫山神女淚頻揮」。
國務院報人大的文件中稱「初期按156米蓄水位運行,有利於移民安置,又可驗證泥沙淤積對庫尾港口的影響」,鄒家華向人大的說明「這是一個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方案」。我認為,這是開工後由實踐檢驗再作決策的慎重的建設指導方針。北京的專家發現此一方針未得到貫徹,由陸欽侃執筆全國24位專家簽名於1998年3月上書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建議三峽工程先建至初期蓄水位觀測泥沙淤積緩解移民困難》,建議具體落實在「導流底孔應於保留」 「溢洪道堰頂高程」等設計修改問題上,這又是不難辦到的。此時,朱鎔基已接任國務院總理兼三峽建委主任職務。1999年3月24位專家再呼籲,9月錢正英就在水利部大會上講話並公諸於世了。她講的開工以後還要看實踐驗證,還要重視反面意見等,像一位老大姐資深的院士專家在提醒晚輩汪恕誠、朱鎔基等。朱鎔基對我個人去信都作了批示可見他對此問題的重視。但朱鎔基解決不了,錢正英是國務院三峽建委的顧問,她在水利部大會上講話前,在三峽建委內部做過什麼工作,向朱鎔基有過什麼建議,朱鎔基應該是知道的。被外界稱為「鐵腕總理的朱鎔基」在自己任內也未解決陸欽侃的建議問題,留給了繼任的溫家寶。
第二、錢正英談黃河三門峽工程
錢正英去年借8月渭河流域引全國上下關注的洪災,指責黃河三門峽工程,出語驚人,曾引起中央電視臺和各地報刊競相報導,在一定範圍內一時成為熱門話題。對今後,她主張「三門峽水庫停止蓄水,不再發電」。我認為可以研究,不予置評,但報導她談往事,上三門峽工程時她就曾持疑,不主張建大三門峽工程,因與蘇聯專家意見矛盾而未遂,則令我十分驚異。
我去年見到其他人對此的文章,都認為蘇聯設計的三門峽蓄水位過高對上游水土保持又過於樂觀,導致了三門峽工程的失敗。
這是半個世紀以前的往事,今人怎能明察?我當時雖任三門峽工程局技術處處長,著有《技術歸隊在黃河三門峽工程局》和《1958年訪蘇記》,但對高層在三門峽工程規模上的主張也不瞭解。幸而1998年《中國水力發電史料》編輯部編輯出版有《張鐵錚文選》,其中第118頁至125頁記述了三門峽壩高之爭的全過程。張鐵錚是我國的水電元老,在三門峽工程上,他是黃河規劃委員會委員兼辦公室主任、三門峽工程局副局長,他的親歷實錄,是最確切的史料。
三門峽的高蓄水位不是蘇聯主張的,而是水利部副部長黨組書記兼黃河規劃委員會主任李葆華主張的。蘇聯接受我國的委託三門峽工程的設計任務後,1955年7月就通過我駐蘇聯大使館用電話向我國國家計委詢問「正常高水位按什麼高程設計」?國家計委向有關部長諮詢,李葆華說按375米設計,電力部部長劉瀾波則說,應按國務院與全國人大原已通過的350米方案答覆蘇方。李、劉兩位部長各自堅持,張鐵錚就說請蘇聯從350米到370米每隔5米做一方案,在蘇方提出初步設計後,在審查水位比較時討論定案,從而取得了共識。1956年4月蘇方提出《三門峽工程初步設計要點》中,由低到高每隔5米做一方案,經過比較認為正常高水位360米比較合理,以後多年,我國部委以至周恩來總理曾主持的一再審查討論,我就不引用了。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是,1958年3 月17日李葆華由北京來三門峽工地,和三門峽工程局的黨委書記張海峰親手為三門峽工程澆了第一罐混凝土,以後一直是蘇聯設計施工。
張鐵錚對壩高之爭的記述中,沒有提到過錢正英,只是在記述黃河規劃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有「水利部一位副部長就提出過375米高程」。當時年輕的錢副部長對黨組書記李葆華這位老前輩的尊與親,在水利部是人所共知的,非技干的李葆華對375米的主張難道不是來源於錢副部長嗎?即或不是,錢正英也絕對不會同李葆華有對立思想。今天,三門峽工程失敗了,錢正英卻說當年她就反對蘇方的360米高方案。
1979年倫敦、紐約出版了《人類防洪》一書,書中指出「人們不再僅僅簡單地企圖控制洪水的物理能力,而是以更大的注意使人類適應於他們本身的洪水環境」,這是筑壩防洪的先行者在向非工程措施防洪轉變。錢正英主導的水利建設,是重點矚目於黃河三門峽、長江三峽、西江大籐峽來舍上保下的「流域性控制工程」。至上世紀80年代初,錢正英大力宣傳的治水方針仍然是「堤庫結合」「蓄泄兼施」「流域性控制工程」。繼三門峽控制黃河流域之後,快建三峽工程來控制長江流域,對紅水河規劃還以水利部(80)規第55號文報到了國務院,稱「大籐峽是關鍵」「具有不可替代的防洪作用」,需淹地80萬畝移民85 萬人。未能得逞,與我結怨。這是鐵的水利史。
上世紀50年代,國際上亞非歐美都正在熱於興建高壩大庫,今天我國的老專家,那時也正熱於學習這個專業,當時她是人勝天的帶頭人,會反對在三門峽興建高壩大庫嗎?那時她就是人天和諧論者了!妙?
至於蘇聯設計對實現上游水土保持過於樂觀,也並非責在蘇方。1958年我考察過蘇聯有經驗的伏爾加河,與我國的黃河根本不同。1958年8月我與崔宗培、趙人龍和北京的蘇聯專家等考察黃河的萬家寨河段。那是人難到、車難行之處,我實地觀察自然訪問民情,並在偏關縣查閱縣誌到宋代,得知地貌的歷史變化後,才有「我當時感到了生態破壞、水土流失很嚴重」。蘇聯專家很難到這種地方,到了也難訪民情查地方志,他們怎能判斷三門峽的上游大片水土保持的前景很樂觀呢?黃河是我過的「母親河」,天然三門峽的馬蹄窩、娘娘河、砥砫石就記錄了我國的治黃歷史,治黃又是我國當代水利專家的工作重點,對水土保持前景的判斷,責在中國水利專家。在聖人出、黃河清、人定勝天,根治水患的大氛圍下,也有敢說真話的人清華大學教授黃萬里認為水清不了,建大三門峽不宜。他於 1956年5月向黃河規劃委員會提出過《對於黃河三門峽水庫現行規劃方法的意見》。黃不只是學者,1947年至1949年4月他還任過甘肅省水利局局長兼總工程師,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實際觀察分析過水土流失。但黃被打成了右派份子。
且看錢正英等是如何對待黃萬里的。
1957年9月的《中國水利》雜誌是批黃萬里專號。三門峽工程投入運行後,實踐檢驗不斷證明黃萬里意見正確,周恩來總理也做過自我批評,但水利界仍把黃看作「另類」。至錢正英主持三峽工程論證時,抗戰時期曾踏遍川江的黃萬里不在被邀之列,黃在會外的意見遭遇如前所述,但論證期的1987年黃應邀到美國12所大學巡迴演講水利學、水文學等最新研究成果,黃有真知灼見的學術著作在國內卻遲遲未能正式出版。1999年底,美國名人傳記宣布黃萬里為 20世紀世界傑出人物,2001年8月蜚聲海外而在國內少為人知的黃萬里,享年90歲辭世了。2003年8月渭河流域洪災證實了黃萬里的預見,錢正英就跳出來,在既不瞭解黃萬里也不瞭解她的底細的後輩面前,根本不提黃萬里之名,而把黃萬里當年的觀點說成是錢正英自己的。
第三、深思
錢正英連續任副部長以上職務53年,已83歲了,又再連任老年科協主席,這是很罕見的,當代全世界最著名的英國「鐵娘子」首相撒切爾夫人,比錢正英還小得多時就回歸於民了。1873年美國贏得獨立戰爭時,任總司令的華盛頓才52歲,眾望所歸要給他王袍加身,他卻堅決拒絕,辭卻一切公職,解甲歸田。在我國正在國際上和平崛起的今天。能不深思?
今天正在提倡「以民為本」,但我國有長期的封建專制史的負面影響,在某些部門地區和個人中,長期存在「官本位」甚至是「神本位」。今天正在提倡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但官場中的權術謀略,爾虞我詐,往往得逞。早在1995年3月2日,我就曾致信胡錦濤同志,揭露錢正英的人品,特別提醒胡要發揚 「求真務實」精神(我保有原信稿)。今春胡總書記倡導了「求真務實」,至年末, 發生了上述事實。可見得深化改革之不易,需要有志者共同努力。
改革開放後成立的同濟大學校友會,同代人喬石、錢正英和我,均曾被安排了不同的職位。今天,錢正英談三峽、三門峽被媒體張揚,但願我這篇揭批文章的遭遇,不會激我再唱起1947年上海學生運動中我們唱過的《古怪歌》 --「古怪歌、古怪歌、古怪古怪古怪多,清早走進城,遇見狗咬人,只准黃狗汪汪叫,不准人吶、用嘴來講話、來講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一貫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