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諮:中共當局引天怒人怨
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遺體告別儀式1月29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公墓舉行,新華社簡要報導了趙紫陽的生平,指趙在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中「犯了嚴重錯誤」。大紀元記者辛菲29日採訪了趙紫陽前智囊、前中國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所長陳一諮先生。比最壞的情況還壞
陳一諮先生表示:「比最壞的情況還壞。對趙紫陽的處理更說明瞭共產黨頑固堅持自己的錯誤。」
「我看了新華社的稿子之後,心裏覺得很悲哀,覺得共產黨喪失了自己最後的良知。原因:為什麼大家當時對胡溫新政還抱有某種希望和幻想,因為江李太不得人心,而胡溫新上臺的時候又表現了一點親民的傾向,大家都以為胡溫能逐漸糾正江李時期縱容權貴、蔑視平民,使得弱勢團體利益受到傷害的局面。但是從這次對趙紫陽病故一直到遺體告別,所反應出來他們的這種心理和行為,可以說在國際社會,胡錦濤的名聲會降到冰點。那麼在國內,當年跟趙紫陽共事的人或者是在趙紫陽主持改革期間得到各種利益的各個階層的人,也會對胡溫大大地失望。為什麼這樣呢?第一,他們在新華社發的稿子裡面,講到改革開放早期,不敢提他時擔任過兩屆總理和兩年總書記,是當時主持改革的主要領導人。『有益的貢獻』,一般的老百姓死了,也可以說是在改革開放中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而且說『改革開放的早期』,其實,89年以後有什麼實質性的改革。如果不是趙紫陽當時在農村改革、經濟改革、對外開放方面奠定的基礎,中國有今天的繁榮嗎?中國老百姓的生活能有所改善嗎?至于思想上、政治上,那根本就是全面倒退,所以有人說,現在比文化革命中對民眾的控制還要嚴重。我們再看,最後講89年中犯了嚴重錯誤,趙紫陽反對把槍口對準民眾,這是何等的人性和人道精神的體現!放在任何時期,老百姓都會尊重這樣的人。」
「他提出在民主法制的軌道上解決問題,最後拒不承認自己犯錯,他堅持了這樣一種理念,只會讓老百姓更記住他,歷史上留下他的清明。共產黨連一點點檢討、一點點承認自己錯誤的意思都沒有。我覺得他們在國際社會丟盡了臉,在民意上也使得他們大大地喪失了人心。當然,共產黨內有健康的、民主的、希望改革的力量,就像萬里90歲罵胡錦濤『混蛋』,我覺得罵得一點都不冤,他確實是一個沒有人性的人。我們要認清胡錦濤的真面目,所有有良知的人要認清他的真面目,不要對他再抱什麼希望,他是教條的專制主義者。」
共產黨『沒治了』
「胡錦濤不可能領導中國走向民主。就像我昨天經過核實趙紫陽在去年夏天跟他一個朋友的談話中說的:『中國共產黨是按照列寧主義建設的黨,它控制了全國的所有資源。……共產黨就必然會腐敗,有權勢的人必然會利用他們對資源的控制權把社會財富變成自己的私有財產。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既得利益集團。……中國現在搞的是最壞的資本主義!西方早期資本主義也壞,但可以逐漸走向進步,走向文明,而中國這個最壞的資本主義不可能走向進步!』如果堅持這樣的一種方向的話,仍然用專政對付民眾,維護少數特權主義者的利益,不解決中國所面臨的基本問題,那中國確實是前途黯淡。」
「所以為什麼趙紫陽說到共產黨『沒治了』,就是指現在的領導人沒有理念,不知道會把中國帶向何方。而所有走向現代化的國家無不是走向了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之途,沒有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那麼中國是沒有希望的。而市場經濟如果沒有民主政治作為保障,一個黨壟斷所有資源,只能走向腐敗,走向趙紫陽說的『最壞的資本主義』。」
「當然,當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侵害,更多的人覺醒的時候,那共產黨想改變都來不及了。就像趙紫陽說的『慈僖太后後來搞革命就來不及了,辛亥革命已經發生了。』」
反應出中國政府無能
「這次不僅是對趙紫陽這件事情反應出中國政府無能,胡錦濤說什麼『提高執政能力』,面對這樣一個老百姓都希望的、在改革開放中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居然沒有一點表示,居然還在新華社發的新聞搞裡,在趙紫陽死後,在他身上潑污水、誣蔑他。我覺得我們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看著這個東西,首先是氣憤,氣憤中國政府居然沒有一種健康的力量改變這樣的局面,同時也是悲哀,悲哀我們中華民族怎麼被這樣一批窩囊廢統治著。同時也讓國際社會看到了,他們對一個在共產黨裡擔任過 10年最高領導人的人,因為不同意見,被無理地不經法律審判又沒有判罪的人,軟禁了15年,老人死後,還不能給他應有的、合理的、甚至是比較公正的評價。」
「不僅如此,我們也看到,大陸所有的報紙一律被他們控制著不許發表意見,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沒有任何的新聞自由,不僅沒有新聞自由,連老百姓去悼念一個他們尊敬的領導人的自由都沒有。」
「很多人被警察毆打,外國記者被他們驅散,這叫什麼國家?這跟希特勒的法西斯國家有什麼區別?」
「通過這次事情,是大家認清中共、特別是胡錦濤的一個最佳的機會,可以使全體中國人都更加覺醒,這樣的領導人不可能把中國帶向進步之途,走上民主之路。」
「我看了遺體告別的報導和新華社發的新聞搞之後,我是感慨萬千哪!在全世界民主化都成為潮流的時候,中共現任領導人還是這麼墨守成規、堅持幾十昵耙丫(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