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被打落回凡間 上海距離國際金融中心漸行漸遠

 2005-01-09 09:1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上海的時髦西餐館裡,M on the Bund以價格昂貴著稱。但在它進駐外灘第五個年頭的時候,獨享黃浦江風光的地理優勢受到了威脅,新餐館和它們代表的奢華消費在外灘沿線的老洋樓裡紛紛落戶。

  外灘三號樓,昔日赫赫有名的友利大樓,落入了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資有限公司手中。新主人斥資3000萬美元,將它翻修改建成了一個頂級消費場所。2004年上半年營業後,上海人將這幢七層樓形容為"奢華七重天"。

  鄰近的外灘十八號樓,裡面悄然進行的為期兩年翻修工作也已接近尾聲。建於1923年的外灘十八號樓,原名麥加利銀行大樓,曾為英國渣打銀行駐中國總部。現在,香港衡意物業有限公司得到了它的20年經營權、使用權。經過義大利設計師的全新裝修,2005年3月外灘十八號樓將變成上海又一"銷金窟":一層是 "卡地亞"珠寶店和"傑尼亞"的直營店;二層是世界名牌服飾專賣店;四層是800平方米的做展覽場所的創意中心。

  還有外灘十二號樓,也正在被翻修改建成時尚奢華的新地標。進入外灘十二號樓高級會所項目的是香港一家著名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在上海呆過一段時間的人差不多都知道,外灘十二號樓的原名為匯豐銀行大廈。

  在外灘這場奢華消費競賽運動中,動作最為驚天動地的要數外灘三十三號樓。這裡被冠以"外灘源"。之所以被稱之為"外灘源",是因為1848年英租界將其所在地塊圈進去後,隨即興建的英國領事館使得外灘的萬國建築接踵而至。

  2004年1月10日,上海"外灘源保護與開發"工程正式啟動。按照規劃,外灘三十三號樓將被建成一個以酒店辦公為主,兼有休閑娛樂功能的特色街區。從上海市政府力邀洛克菲勒集團等知名企業參與開發上,已經可以想像它改建完成後的金碧輝煌。

  外灘的上述變化,是上海市黃浦區新一輪商業規劃中的組成部分。按照設計,外灘將就此被構建為與"第五大道"、"牛津街"等世界級時尚中心媲美的街區。而僅僅5年前,按照上海1992年規劃,外灘仍然在為成為21世紀的亞洲"華爾街"而努力。

  現在,隨著眾多世界頂尖品牌的引入,外灘金融街的定位已經漸行漸遠。被夢想成亞洲"華爾街"的外灘,正在變成全球精品時裝、餐飲、藝術的"新天地"。短短几年間,"華爾街"變成了"第五大道",折射的是金融產業在上海的尷尬變遷。由於股市、保險的疲軟和金融開拓上的捉襟見肘,金融業2004年對上海 GDP的貢獻仍舊不容樂觀,而此前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了金融業對GDP增幅貢獻的下降。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夢想開始被打落到了"凡間"。

  失望的2004年

  按照上海市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總體安排,2004年是關鍵一年。然而,上海在2004年並沒有交出一份令自己滿意的答卷。

  2004年年初,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市金融服務辦主任吉曉輝在媒體通氣會上表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將實行5年打基礎、10年建框架、20年基本建成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步驟。到2010年,上海將基本形成區域性金融中心的框架體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亞太地區金融中心,並向世界級金融中心邁進。他強調,

  2004年是加快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關鍵一年。

  2004年的關鍵,主要體現在要完成的5項主要任務上。但在年終歲末回過頭去看,5項主要任務中的大部分已成"紙上談兵"。

  大力促進金融資源的集聚和整合,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2004年任務的第一項。但到2004年底的時候,這個目標不要說質的變化,就是量的集聚也是乏善可陳。在2004年的大部分時間裏,除了中銀國際等少數合資基金公司在上海成立外,集聚影響力大、帶動效應強的金融機構的進展幾乎陷入了停頓狀態。以證券業為例,不但上海全年沒有引進一家綜合類證券公司來滬開設總部,而且海通證券這家全國最大的上海"土著"券商還在年終時爆發了嚴重的信任危機。

  至於"進一步深化上海地方金融機構的改革,促進本市金融資源的整合;深化浦發銀行與花旗銀行戰略合作;推動上海銀行實施區域性發展戰略。加快上海農村信用社改制……",同樣陷入了僵局。浦發銀行與花旗銀行的戰略合作,因花旗銀行可能參股建設銀行而風雨飄搖;上海銀行從2001年起就準備在浙江寧波設立分行的進展,依然顯得舉步維艱;改制之中的上海農村信用社,多次在一不小心之間就與倒掉的問題券商扯在了一起。在地方金融機構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尚難發揮核心作用的情況下,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穩步向前的步伐自然阻滯重重。

  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功能,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 2004年任務的第二項。2004年2月17日,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宣布,上海將以建立人民幣產品中心作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突破口。這是自中央 1992年提出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國家戰略以來,上海第一次明確其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路徑。但到2004年年底,人民幣產品中心需要的輔助功能體系,仍然只是一堆文件。

  由於上述目標的實現不少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攻堅戰,暫時遇阻還不能明確其最終的結果。但被列為上海2004年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第四大任務中的"上海金融"網站,在年底時八字才有一撇,就讓人有點難以理解了。"上海金融"網站上的信息,不但內容較少,而且更新速度落後,相差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比比皆是。

  難以承受的夢想

  外灘由"華爾街"變成"第五大道",雖然有點啼笑皆非,但上海建設金融中心目前所處的時點,可以說確實是"前有狼、後有虎"。前面的"狼",無疑是提防著上海金融中心衝擊香港;後面的"虎",則是怕被上海金融中心分羹既得利益的北京和深圳。在這種前後夾擊之下,上海金融中心建設力圖從金融服務的增量中尋求到最大的份額,以不主動損害香港、北京和深圳的現有利益,而最終通過市場來決定存量的調劑。

  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12年中,上海的處境可謂尷尬。但這種尷尬,與上海市政府的裹足不前關係密切。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教授指出,既然是政府選擇金融產業,那金融業發展現狀就和政府的支持有關,"上海建立國際金融中心是經過中央批准的,中央並沒有改變政策,但是上海不夠放膽"。

  其實,在民建上海市委今年向上海市政協會議提交的重點提案《關於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建議》中,一些建議一旦付諸實施,將可能極大地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步伐。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建議中只有構建大型金融集團、集聚全球金融機構、加快金融人才培養等被付諸於行動;而繼續爭取中央支持、發展民營金融實體、疏通法律體制瓶頸、建設長三角金融安全區等真正突破性的建議,似乎還停留在建議階段。經濟學家張五常早就提醒說,如果法律障礙得以解除的話,上海只需5年就可以取代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上海要從金融服務增量中尋求最大份額絕非坦途。從增量中尋求最大份額之難,直接體現在金融業對上海GDP增幅貢獻的下降上。上海市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金融業2003年對上海市GDP的直接貢獻比率為10.1%,低於2002年的10.81%。具體說,在上海2003年全年實現的 6251億元GDP中,金融保險業的增加值為629億元。與GDP出現連續第12個年頭兩位數增長的高歌猛進相比,上海金融保險業的增長卻顯得明顯的滯後。2003年,上海GDP增幅為11.8%,而金融保險業的增幅卻僅有7.6%。

  這無疑與設想的狀況極其不符。根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綱要》中的描述,"2005年金融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8%,預計增加值年均增長15%左右"。

  按照各方參與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國家戰略研究",上海成為中國資本運作中心、資金運營中心、資金清算中心和外資在華(在滬)金融機構管理中心的階段性標誌是"國內商業銀行管理總部半數進駐上海;非銀行金融機構總部基本集中於上海,特別是要⒅匚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