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書法漫談:臺閣體─諂媚的書法

 2004-11-19 04:5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臺閣體是形成於明朝初年的文藝創作風氣,表現在文學方面,多屬頌聖、題贈、應酬之文字,以歌功頌德,浮誇現實為宗旨;在書法上則以結體方正、大小統一為原則,媚態十足卻缺乏骨氣與神韻。

臺閣原指尚書,後來泛稱官場為臺閣,因此臺閣體書家主要為宮廷官員。明初設有中書舍人,中書舍人的選拔可「以能書薦起」,加上其工作主要為繕寫各類書籍、制赦、詔命等文件,所以這些人多半都有一定的書法根基。

臺閣體之興起先是瀋度(1357-1434)。他以善書應詔入選中書舍人。瀋度,字民則,號自樂,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其書風「婉麗端雅」,深受明太宗喜愛,稱其為「我朝王羲之」。因此「凡金版玉冊,用之朝廷,藏秘府,頒屬國,必命之書。」

其後瀋度推薦其弟瀋粲成為中書舍人,瀋氏兄弟因備受帝王寵愛,坐享高官厚祿,聲名大噪,於是讀書人也紛紛效仿,眾人莫不以迎合帝王口味為書寫宗旨。其中以楊士奇、楊榮、楊溥「三楊」為代表,他們都是當時的「臺閣重臣」,都官至宰相。書法卻是俗態百出。這種諂媚的書法,蔚為風尚後,蔓延整個朝野,影響明初近一世紀。

但是在「臺閣體」流行時,有位詩人未受其影響,那就是于謙。他的《石灰吟》廣被後人傳誦: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統治者的喜好直接影響了臺閣體書家的創作態度與審美追求。所謂書為心畫,當他們的心過度寄望於皇帝的認同,以及隨之而來的名利時,手下的筆墨也一字不漏的表現出諂媚的心境來,因此即使有非常優秀的書法水平,也只能流漣在婉麗、飄逸的俗媚書風中,無法有更突出的表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