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閣原指尚書,後來泛稱官場為臺閣,因此臺閣體書家主要為宮廷官員。明初設有中書舍人,中書舍人的選拔可「以能書薦起」,加上其工作主要為繕寫各類書籍、制赦、詔命等文件,所以這些人多半都有一定的書法根基。
臺閣體之興起先是瀋度(1357-1434)。他以善書應詔入選中書舍人。瀋度,字民則,號自樂,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其書風「婉麗端雅」,深受明太宗喜愛,稱其為「我朝王羲之」。因此「凡金版玉冊,用之朝廷,藏秘府,頒屬國,必命之書。」
其後瀋度推薦其弟瀋粲成為中書舍人,瀋氏兄弟因備受帝王寵愛,坐享高官厚祿,聲名大噪,於是讀書人也紛紛效仿,眾人莫不以迎合帝王口味為書寫宗旨。其中以楊士奇、楊榮、楊溥「三楊」為代表,他們都是當時的「臺閣重臣」,都官至宰相。書法卻是俗態百出。這種諂媚的書法,蔚為風尚後,蔓延整個朝野,影響明初近一世紀。
但是在「臺閣體」流行時,有位詩人未受其影響,那就是于謙。他的《石灰吟》廣被後人傳誦: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統治者的喜好直接影響了臺閣體書家的創作態度與審美追求。所謂書為心畫,當他們的心過度寄望於皇帝的認同,以及隨之而來的名利時,手下的筆墨也一字不漏的表現出諂媚的心境來,因此即使有非常優秀的書法水平,也只能流漣在婉麗、飄逸的俗媚書風中,無法有更突出的表現。
- 關鍵字搜索:
- 書法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