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公主遠嫁後,傷心怎說完

 2004-11-16 19: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公主和親作為一種政治手段由來已久,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原各個諸侯國之間就常用和親來相互結好或制衡。在以後的大一統朝代,也不斷有公主和親,她們受命遠嫁到塞外不同的邊陲,走的是同一條艱辛的不歸路。

  前200年,匈奴屢犯邊境,漢高祖劉邦御駕親征,在白登之役大敗而歸,建朝不久的大漢陷入了極慘淡的境地,為了應付這種局面,婁敬建議把魯元公主嫁給匈奴單于以熄戰火,劉邦採用了這個建議,當然把自己的女兒豁出去是捨不得的,他選了一個宗室女孩封為公主,嫁給了單于冒頓,這是歷史上第一位「和蕃」遠嫁的公主,她沒有留下名字,史上也沒有留下她遠嫁後的記載。

  經過文景之治,漢武帝時的西漢雖然已經是一個能發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強音的龐大帝國,但仍然採用和親政策來維護邊境的安寧。

  經過衛青、霍去病的打擊,匈奴此時以遠離了漠北,可餘威仍在,漢武帝用懷柔兼武力的辦法積極打通西域各國,聯合夾擊匈奴,當時西域比較強盛的國家烏孫國就是主要的爭取對象。

  元封六年,漢武帝把江都王劉達的女兒細君封為公主,遠嫁烏孫國王昆莫。昆莫的孫子年紀比細君還大,一個正值花季的少女不得不來到荒涼的漠北,嫁給這麼個老眼昏花的丈夫,心中該是怎樣的悲苦。

  《漢書.西域傳》中記載「公主至其國,自治宮室居,歲時一再與昆莫會,置酒飲食。昆莫年老,言語不通,公主悲,乃自作歌」 這就是傳世的《悲秋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這首詩傳到漢庭,漢武帝亦是感慨不已,他派特使帶上珍貴的禮物去慰問細君,但細君思鄉的愁苦怎能是用珠寶黃金就能填補的呢!

  細君遠嫁的第二年昆莫就死了,他的孫子岑陬即位,按西域收婚風俗,他也將繼承祖父的妻妾,包括細君公主,這和大漢的儒家禮教相悖,細君上書武帝陳情,漢武帝勸她以國家利益為重,入鄉隨俗。細君只好嫁給了岑陬,並生下了一個女兒,因為產後失調加之長年的心情抑鬱,細君不久就病死了,死時才二十五歲。

  岑陬又向漢廷求婚,漢武帝就把楚王劉戊的女兒解憂公主嫁給了他,史載解憂公主人如其名,個性寬容而爽朗。兩年後,岑陬死了,解憂依照風俗嫁給了他的弟弟翁歸靡,翁歸靡和解憂公主兩人的感情很好,還生了三個王子。對解憂的感情使翁歸靡也對大漢無比信賴,冷落一直拉攏他的匈奴單于,惱怒的匈奴單于在漢宣帝本始三年發兵征討烏孫國,翁歸靡和解憂一邊親自督戰,一邊派使節驛馬不停地去漢廷請來重兵助戰。

  匈奴單于在這場戰役中共損失了四萬多人,七十多萬馬匹,元氣大傷。自此大漢北方邊境保持了很長時期的穩定局面。

  可惜翁歸靡死後即位的泥靡,是岑陬和一位匈奴王妃生的兒子,他傾向匈奴,且施政殘暴,被國人稱為狂王,烏孫國自此陷入了動盪的局面,解憂公主照例不得不忍辱含悲地嫁給他,並且和他生了一個兒子。

  轉眼又過去很多年,解憂公主自漢武帝太初年間嫁到西域塞外這片冰冷的土地,到漢宣帝甘露初年已經有五十多年了,歷朝四代,三度嫁人,受盡了辛酸與委屈。她情詞哀切地給漢宣帝上書表示了想葉落歸根的心意,漢宣帝亦為之動容,派人把解憂及兩個孫子她接回長安,並賜以宅田侍婢,解憂公主總算善得其終了。

  昭君出塞的故事迄今流傳了兩千年了。戲本《漢宮秋》裡,昭君似乎脫離深宮苦海,以公主的名義遠嫁嵇候珊後得到了幸福,但事實是在她第二個丈夫雕陶死後,她請求歸漢未被允許,並被命嫁給前夫的兒子,多年的積怨太深,無法排遣,她服毒而死。昭君也有詩作傳世:

  「……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裡悠長。

  烏呼哀哉。憂心惻傷。」

  漢代似乎是英雄與美人的故事流傳最多的朝代,而英雄的血和美人的淚大多灑在西域。漢代一共有十三位公主和親遠嫁,除瞭解憂公主終於在晚年得以還鄉,其餘都默默無聞地作為政治犧牲品,在邊疆塞外的孤寒裡倍受煎熬,終了一生。

  相對漢代的以和親結好,唐代的和親有一種宣展大國風範的賜婚的意味,但無論如何,去和親的公主都是身不由己的政治棋子。

  貞觀十二年,吐蕃國王松讚干布率軍攻打唐朝邊城松州,被唐軍大敗後對大唐俯首稱臣。他讚羨大唐的強盛,在給唐太宗上書謝罪的同時,特地求婚。於是唐太宗封一位侯王的女兒為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松讚干布和文成公主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並為她建造了唐式皇宮:布達拉宮。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很多中原的工匠,他們把中原先進的文化技術帶到了世界屋脊,她的賢德與聰慧也贏得了吐蕃國民的愛戴。

  在後世的傳說裡,文成公主和松讚干布是很幸福的白頭偕老,可惜事實不是這樣,松讚干布畢生衷情於一位尼泊爾公主,在與文成公主這場繁華絢麗的政治婚姻裡,他對文成公主更多的是敬意而不是感情。寂寞的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潛心修佛,小昭寺的寺門向東開,因為長安城在東方。她在修佛之暇,常常出神地倚門遠望故鄉……

  金城公主是第二位嫁入吐蕃的公主,她是廢太子李賢的孫女,唐中宗把她自幼留在宮中,而且非常疼愛,吐蕃讚普向唐中宗求娶金城公主,中宗猶豫了一番還是答應了。《舊唐書.吐蕃傳》裡記載,景龍三年正月,唐中宗親臨始平,為公主設宴送別,宴席中,中宗對吐蕃使節悉獵親自托付年幼的公主,話未說完,可能是想起慘死的哥哥,悲從中來,竟掩面抽泣,不能自禁。

  金城公主愴然拜別了中宗與故里,淚水不干地沿著六十年前文成公主走過的路入藏,自此再也沒有回到過家鄉。

  「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場征戰何時歇?

  殺氣朝朝沖塞門,胡風夜夜吹邊月。

  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

  一生辛苦兮緣離別,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不知怎樣落筆靖康之難中這許多的不得不「遠嫁」的公主。宋金筆記《靖康稗史箋證》中陸續記載了這些正值妙齡的公主同三千宗室被粘罕如牲口般驅趕到金地為奴後,遭受了怎樣的屈辱與凌虐,那些文字讓人讀來心驚到噙淚,「甫出樂戶,即登鬼錄」。

  按佛家因緣與業報的大義,自殺的人一般是無法轉世的。那麼,在這場災難中自殺的那些公主的靈魂,縱千年過去或許還在黯夜無人的角落裡暗自啜泣。如果還有來生?然此生已了。

  辛棄疾有詞「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袁枚有詩「男兒為報君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

  中國人推崇節烈,歷朝歷代流傳下來的有關塞外英雄的故事足以使鬼神色變,那麼這些遠嫁到塞外的公主,用窮盡青春、埋骨他鄉,換來短暫的戰火平熄和故國安寧,是棋子?是傀儡?是否也可稱女子英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