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北京一位黎先生當面向記者反映的真實情況。其實不止這一個情況,據我們所知,類似的情況也有非常多起。解決手機的安全隱私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手機竊聽器熱銷
一種被稱作「手機竊聽器」的電話監聽設備在市場上已經出現,在氾濫的竊聽器材購買網站中查詢後,記者按照廣告上提供的電話號碼與一蘇姓女士取得了聯繫,在瞭解了記者的購買意圖後該女士告訴記者,現在有好幾種進口產品,有帶在身上的可監聽範圍達到1000公里以內的需要3600元左右,也有全國範圍都能監聽的要9600元左右,但購買都必須先交50%的預付款。並且信誓旦旦地保證該產品有效,還包退包換包修。
隨後,記者來到北京中關村的電子市場中調查,在一家店舖自稱需要購買手機竊聽器,店主盤問了很久後告訴記者現在貨賣缺了加上風聲緊,得過段時間才有貨。據這位店主稱這種手機竊聽器價格僅幾百元,是在手機裡放入一個監聽晶元,需要監聽的時候,撥一下別人的手機號碼,加入預留的密碼,對方的手機將在不響鈴的情況下自動接通,處於接聽狀態,而對方卻毫無知覺,然後對方周圍的一切都可以聽得一清二楚。
一位深知裡面「行情」的朋友告訴記者說,現在這種監聽器材在這些電子市場都有銷售,現在賣得非常火,但是此類產品都不公開銷售,一般都賣給熟人介紹的買主。
打好主動防禦戰
專家建議,用戶自己要小心,不要把自己手機的識別碼等底層信息輕易告訴別人,特別是商務人士、公務人士尤其要注意信息的保密。同時,手機也不要隨便放置。只要不把手機和SIM卡輕易交給他人,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手機的通訊秘密。不知你注意過沒有,有時你的手機明明是關機了但顯示屏上確有顯示,而不是開機狀態。這時你一定要小心了,你的手機很有可能已被竊聽了。
另外,一些專家也告訴記者,如果在工作中確需使用手機,建議採用CDMA的通信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遭竊聽。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確認自己的手機遭到竊聽,在有確切證據的情況下,最好選擇向公安機關報案。據他稱,目前情況下,民用技術還不能幫助用戶實現反竊聽。
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強
《國家安全法》規定: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竊聽、竊照等專用間諜器材。《刑法》規定:非法生產、銷售竊聽、竊照等專用間諜器材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非法使用竊聽、竊照等專用間諜器材,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對於專業間諜器材的生產和銷售,國家法律對此有明令規定的,只能在特殊的主體間進行流通,是不允許民用的。非法使用竊聽器材盜竊其他單位或個人商業秘密的,依照《民法通則》、《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規定,須賠償受害人經濟損失;非法使用竊聽器材侵害他人隱私、名譽權的,依照《民法通則》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須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鏈接:手機竊聽器竊聽原理
手機採用的是一個開放的電子通信系統,只要有相應的接收設備,就能夠截獲通話信息。在手機通話中,絕大部分信號都是浪費掉了的,而信號的部分流失對手機和基站幾乎沒有任何影響。手機竊聽器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實現空中信號攔截的。如果不藉助反竊聽等技術手段,普通用戶很難發現自己的手機被竊聽。
(新京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