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並不是中共高層的保密工作做得好,才致人們"想不到"。而是人們在聽到江澤民要"淨身全退"的消息後,幾乎所有人都不相信。即使有人相信這個消息本身為真,那也是認為江澤民是在用鄧小平曾經出過的考題考驗他的對手。無論怎樣,這一次,"不信謠"、"不傳謠"的紀律,人們做到了。不僅如此,《紐約時報》在本月七日就登出"江全退"的獨家消息並經網際網路等渠道"出口轉內銷"後,北京竟無什麼人相信,甚少人傳播。此種情況,在以往的中共黨代會前後,還沒有出現過。而這種反應,又反過來影響了外國媒體駐北京的記者,使他們自己也難以把握他們"從可靠渠道獲得的消息"究竟是真是假。
這也難怪。一齣戲劇的情節發展和人物性格總要有些連貫性,而既有的連貫性則構成了人們的觀看經驗。這一次,究竟是人們的觀看經驗出了問題,還是劇中人物的性格發生了陡變呢?就在新華社發出"江全退"的消息後,那些曾在中共權力中心長期浸染的人,竟還在打電話相互確認消息的"真實性"……
當然,這種"不相信 "的態度,完全出自於他們既往的經驗。但是,對江澤民的"反常"舉動,人們卻並不驚訝。是的,有誰能比江澤民更清楚他自己"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的處境呢?是的,他還有許多人沒安排完,他還有許多事沒辦完……可是,他更知道,這些"人""事"哪還有個完?而人們之所以不驚訝,是因為人們認為江澤民早就該退,早就能退;他沒有理由不退,沒有根據不退;而他退的越晚,他就越"下不了臺"。
江澤民退下,按說,這應該是中共的一個轉折關口。但是,與人們不相信、不驚訝的心態相吻合,對"後江"階段可能出現的情況,人們也大都採取不在乎的態度。不在乎,是因為人們已經看慣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場景,毛的權謀、鄧的膽魄、江的手腕……大陸人什麼場面沒見過?至於不脫"學生氣"的胡和溫,又能怎樣?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江全退後,沒有人再替胡溫背著罵名。他們所面對的,絕對不只由衷或不由衷的期待和恭維。也許,胡溫對此已有準備。你看,四中全會的主題不就是"加強執政能力"嗎?是因為江澤民全退,所以要加強執政能力;還是因為江澤民全退了,所以執政能力就加強了,這是對四中全會的兩個全然不同的解答。究竟怎樣,不妨等著看換了主角的一出新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江全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