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家子人,只靠他和妻子種那二十來畝薄田,收入只夠餬口。但是為了培養兒子,他四處舉債,硬是把兒子送到了城裡的重點中學讀書。爭氣的兒子沒有辜負他。2000年,兒子終於考上了北京大學。這時,他已欠下了近10萬元的債務。
兒子在學校的一切活動他都全力支持,只是兒子提出要登山時,他猶豫了,但是也只是猶豫,最後他還是答應了兒子,借錢寄給兒子作為登山的費用。因為,那是學校的一個集體活動,他不能讓學校的老師和同學說兒子不願參加集體的活動。可是,兒子這一去就沒有回來。當學校把他和妻子招到北京後,告訴他們,孩子們遭遇了雪崩……他悲痛欲絕。
幾位遇難學生的家屬向校方提出了一些要求,家屬們商量:學校是有責任的,我們要盯住校方,讓他們滿足我們的要求。大家一次次地向校方交涉,雙方僵持著。學校分別找幾個家長談話,勸說他們後事處理完了,回去吧。遇難學生家屬代表與大家商定:不滿足我們的要求,絕不離開。可是,當學校宣布一切後事處理完畢後的第二天,他領著妻子,沒有與任何人打招呼,便悄悄地離開了北京。
剛到家,北京的電話就打來了,是家屬代表,「你怎麼能走呢?你怎麼能偷偷地不告而別呢?孩子們的事不能就這樣完了,而且你兒子是最冤的一個,他不該死,他本來不是A組的,是C組的後勤,是臨時換上衝頂的。你說學校沒有責任嗎……你難道不知道,我們堅持下去,他們就會答應我們的條件,你那些欠款一下子就可以還清了……你這樣做是為什麼?難道你不愛自己的兒子嗎?」 他哽嚥著說,「你愛兒子,我也愛兒子,正是因為我太愛兒子了,我才這樣做的。因為、因為孩子在學校表現得那麼優秀,學校領導、老師和同學,上上下下對兒子印象那麼好,我擔心我們這樣與學校僵下去,對兒子影響不好……」
對方什麼話也沒有再說,一會兒,電話挂斷了。
不久,那些家長們也離開了北京。遇難者家屬與校方的衝突就這樣解決了。
這位家長就是北京大學山鷹社在西夏邦瑪西峰遇難的學生之一張興佰的父親張清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腰店村的一位普通農民。
《家庭週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自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