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美國後,我父母淪為窮人

國內有不少披露美國貧窮問題的文章,本人也見過美國這並不光彩的一面。但把這種現象歸罪於美國政府和她的體制,是不公平的。從父母的經歷,我認為美國的各級政府,民間團體,已盡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去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使他們不但溫飽無憂,還維持了尊嚴。本文只是述說我父母的經歷,無意反駁或針對任何一篇報導。希望此文能使人進一步瞭解美國。如果有與我父母背景相若的新移民,因得到此文附帶的信息而去爭取自己應得的權益,更是這篇文章的「額外收入」。

我父母都是國家幹部(不是高幹)。因為四個兒女都在美國,退休後,順理成章的移民美國,安居德州達拉斯( DALLAS, TEXAS )。他們一到,就馬上努力適應新環境,盡量早日融入「主流社會」。尤其是老爸,不但學英文,學開車,更參加了一個社區大學( COMMUNITY COLLEGE )舉辦的,專為新移民而設的電腦職能訓練班。這確實
使他大大的出了一次風頭。班上,他六十好幾,滿頭白髮,在比他要年輕好幾個輪迴各國同學中,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本地的各大電視臺都採訪了他,還把他堂上用中文作的筆記在觀眾面前炫耀一翻。不久,他也奇蹟般的在一個美國公司中找到一份差事,實實在在的工作了好幾個月。後來敵不過國內老同志的盛情邀約,
把工辭了,帶著老媽,花自己掙來的美金,用大半年的時間,回國瀟灑走了一回;各大風景區幾乎無一遺漏。移民五年後,與老媽互相扶持,各自用破英文通過入籍考試;宣誓成為美國公民。不久,他們馬上帶著新領的護照,和我為他們準備好的旅遊資料,飛往巴黎(不是參加旅行團),然後坐火車,憑著他們的破英文,游了大半個歐洲。

我們兄妹四個,都住在大達拉斯(BIG D)區,相隔不遠。每家都為他們留一個專用的房間。他們隨時隨意住哪家都沒問題。很多親友,包括我們,都以為他們活得不似神仙,更勝神仙。誰知老爸一天突發奇想,要鬧「獨立」。說他們已滿65歲,有資格申請社安補助和醫療保險。只怪我們思想陳舊,以為供養父母,盡孝道,是兒女的義務,也是民族的美德。而且兩老花費實在不多-- 用「只是多兩雙筷子」來形容,實不為過。更何況他們住也不是白住。照看小孩,打理屋裡屋外,還在後院開發了一片「自留地」,發揮「五七干校」練就的功夫,種下的中國瓜菜,不但自家吃不完,還送人,只差沒擺地攤叫賣。無奈老爸思想超前,說:「在美國供養父母不是義務。你們都是納稅人,我們也合條件,去領這個社安補助我心安理得;最重要的還是有免費的醫療保險」。眾所周知美國醫療費用驚人。雖然還沒聽說過在美國有因為沒錢治病而在家等死的先例,但如果沒有保險,小病只能到公立醫院的門診輪候半天;大病難免成為實習大夫的作業對象。(現在看來,老爸的決定何等英明。要不然他中風後,在醫院裡的幾個月,每天幾千美元的花費,足以令我們兄妹四人傾家蕩產。) 然後死活把我拽到社安局(SOCIAL SCURITY OFFICE),代他們填表,問時當翻譯。我最怕聽到的問題是「你們有兒女四個,難道就瞥下你們不管嗎?」到其時我真會無地自容。幸而此問題始終沒出籠。也算奇蹟,幾星期後,兩老被批下了每月近800美元的社安補助(SSI),外加食物券,還有兩老夢寐以求的兩種醫療保險(MEDI CAID, MEDICARE)。

事情還沒完結,老爸繼續編織他的美國夢。不久後,他得悉當地的華人社團要在老弟家附近建一棟面向華裔老人的公寓;老懷大開,馬上前往填表申請。我們知道後都不以為然 -- 你們實際上有四個家,喜歡哪住哪;怎麼要住進「老人院」?父親還是那句老話 -- 「要獨立」!不幸在公寓完工前,父親就中風入院,未能住進那屬於自己的小窩。

父親離去後,老媽搬進60平方米的不豪華,但設備齊全的單位。本以為她整天對著一群年華不再的老鄰居,心情會不好過。但事實上,公寓裡活動多姿多采,一群老頭子老太太返老還童似的,「你們男生,我們女生」的稱呼不絕於耳。每天中午都有政府提供的營養豐富的廉價午餐(只收$0.75, 有蔬菜,有肉,有水果,有牛奶)。老媽參加了合唱團,英語會話班,電腦班;時而打打衛生麻將,簡直樂不思蜀。反而之前無論她住到誰家,白天大人小孩上班上學後,真如度時如年。現在她每月拿500多塊的SSI,另有食物券,電費,電話費的補助。公寓環境很好,靜中帶鬧,臨近多家商場,餐館,超市;步行15分鐘便達老弟家。老媽說,美國不算天堂,但我現在的感覺挺好!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