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引資「四輕四重」嚇走外商


重「經營環境」輕「法制環境」

  在東北,一位投資者打了一個2萬元糾紛的官司,打到最後,竟然要賠付180萬元!後來主審法官因犯了法被免職,這個官司才被糾正。一些外商表示,前來投資最怕法制環境不好。「九五」以來,東北有一個省共中止、撤銷外商投資企業3592戶,比同期新批企業還多1022戶。

重「先期免費」輕「後期服務」

  東北一些地方給外商留下了這樣的印象:給了一些優惠,搞了一點兒「一站式」辦公就完事了。一位外商反映說,招商時承諾得很好,可一旦企業辦起來麻煩就來了,他所投資的地方電費竟然每千瓦時高達4元!

重「引資」輕「規矩」

  非典期間,一位來東北洽談投資的外商決定不來投資了。原因是:他打算在非典期間回國。擬與他合作的一家國有企業立即動用各種社會關係,把本來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辦完的所有回國手續用了不到幾個小時就辦完了。這位外商認為,非典是驚天動地的大事,竟然能用這麼短的時間把各種手續都辦完,說明這裡政策的不確定性太大了。

重「外商」輕「內商」

  政府在重視外商的同時,卻忽視了本地土生土長的商人,往往招來一個外商,卻走掉了一個「內商」。有一些人甚至鑽政策的空子。東北一位本地商人在擴大投資的過程中,先把資金匯給一個「外商」,這個「外商」再拿著這些錢來與這個商人搞合資。由於企業是外商參與的,又是合資,有一大堆的優惠政策給這位商人。其實這個企業就是這個商人自己的,根本與那個「外商」無關。

  資源佔有量居全國前列的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近年來招商引資狀況令人憂慮,特別是部分地方由於招商引資思路錯位,出現「四重四輕」現象,使一些外來投資者對巨大的市場「蛋糕」望而卻步。

  統計資料表明,2001年東北三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為31.95億美元,佔全國的6.43%,只相當於華東地區的七分之一左右,不及廣東省的四分之一。2002年,這一狀況仍未得到改變,有的省份還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吉林省外商投資企業總投資、合同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三項指標分別比上年下降27.3%、0.8%和6.1%。

  這與東北豐富的資源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記者調查發現,東北部分地區在藉助外力發展本地經濟的過程中,出現了「招商錯位」。 (據金羊網 2003-09-23 報導)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