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前,潘岳因主持中共高層"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的重大課題而受矚目,但據說因其提出的主張對現有體制的衝擊太大,又受到左右兩股極端的反對而被棄用,從此一路走低,最後被平調至國家環保總局。有分析家認為,潘岳將因此淡出中國政壇。更有知情者分析潘岳個性,說他太過冒失,不懂為官之道,再加上其岳父劉華清早已失勢,潘岳能保住副部級已屬不易,不可能東山再起。
這些分析也頗符合中共官員的慣常表現,他們都是既得利益者,能走一步則走一步,一旦遇到困難,則得過且過,不出大事是這些人的上選為官之道。潘岳已遇過挫折,沒有沉淪已屬難得,明哲保身應是他的首選。
但潘這個人似乎總是不按常理出牌,偏往風口浪尖上站,這一次,他親率督查組赴湖南暗訪,而且一下子查處了全國的知名化工企業--這可是湖南的利稅大戶。自古湘江多政客,且個個手腕了得,他潘岳饒是一條過江龍,但不壓地頭蛇的箴言還是應該思量一下的。
眾所周知,環境保護是大陸的經濟結構性問題,中國的經濟增長,是一種損害性增長,每年GDP的增長中,有多長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雖無人計算,但肯定佔的比例不小,如果真搞環境保護,中共每年7%的目標能否實現,其答案不言自明。
從這一角度看過去,潘岳查處的就不光是一個或數個污染企業,這一路弄下去,就要涉及到大陸經濟結構這個根本性戰略問題。如果他小打小鬧,撈點政績,或者能做多少做多少,倒也罷了;如果他是真下決心搞,他就要注意到,他碰撞的不光是一個數個利益暗礁,而有可能是整個的經濟淺灘,萬一新一輪環保舉措因現實阻礙太多退了潮,他就有可能再一次被擱淺。如果這樣的事再發生一次,他就不可能再有任何機會了。
但潘似乎有一些不顧一切,也許,在新一屆政府領導下,中國將出現新的發展戰略大調整?潘所做的,只代表了這種重大戰略調整中的局部內容?從現在的跡象,還看不出這一點。西部大開發叫得響卻沒有效果,重新振興東北又納入日程,水資源的長期性投入也已開始,我們並不能從這些零星的計畫中拼湊出一張中國的戰略大圖來。這種新的發展戰略,必須以能源、信息、經濟、環境、軍事等因素的安全為核心來構筑。潘岳的"下大決心",從目前看,只能是一人一局的體現。筆者在佩服他的勇氣的同時,又為他捏一把汗。
不過,中國有句古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或許潘的所作所為,雖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至少能讓大陸向問題的根本上靠近一步,也算有所作為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楊明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