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陪讀,一份太沈重的愛

 2003-09-09 22:5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陪讀」,這裡是指父母陪子女讀書。在目前龐大的「陪讀大軍」中,包括形形色色的家長:有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的,也有從農村到城市的,還有從大城市到小縣城的;有陪大學生的,也有陪中小學生的,甚至有父母為博士生陪讀---

背井離鄉放棄職業的「陪讀大軍」

9月5日,記者在北京一家頗有名氣的美發廳裡,看見曾獲得亞洲美發大賽亞軍的美發師正給一個高大帥氣的男孩剪髮。這個18年來一直由媽媽理髮的男孩之所以來美發廳,是因為今年剛被上海一所著名高校錄取,第二天他將離開北京到上海讀書。

為了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媽媽不但給他買了一臺1.3萬元的筆記本電腦、一部3000多元的諾基亞手機、一塊兩千多元的卡西歐登山表和一臺1000多元的好譯通,還買了上千元一套的美國休閑服、一雙780元的耐克鞋、1500元一隻的箱子……並預定了機票,打定主意送兒子到上海後,她留下陪讀。她已托上海的朋友在那所大學附近租了套兩居室。

至於為什麼陪讀?這位媽媽告訴記者,兒子上的中學是市重點,初一時成績在全年級排第二。初二時,兒子的老師告訴她,她兒子從不交作業,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經過對兒子的一番跟蹤,她才知道,兒子天天放學後打發時間的地方竟然是間「黑」電腦屋。

從此以後,她一直監督著兒子的行蹤,直到兒子考上大學。她說:「我去陪讀,主要是擔心兒子從來沒離開過家,不愛和人交際,自理能力很差,怕洗衣服。還擔心他管不住自己會變壞。」

有人戲稱像這位媽媽一樣的父母為「陪讀大軍」。「陪讀大軍」是一支龐大的隊伍,這其中有形形色色的家長,他們中有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陪讀的,也有從農村到城市陪讀的,還有從大城市到小縣城陪讀的;有父母一方獨自陪讀的,也有雙雙陪讀的,甚至還有父母分別為兩個孩子陪讀的;有為大學生陪讀的,也有為中小學生陪讀的……

記者在採訪中得知,廣西玉林有位何先生,當他知道在南寧上大學的女兒整天泡在網吧,期末考試5門功課都不及格,最高的47分,最低的才3分,還與在網吧打工的小夥子產生了戀情時,著急萬分。他不惜放棄養家餬口的小麵館,長期住在南寧陪女兒一起上大學。他在南寧親戚家住下,每天從親戚家出發到女兒所在學校,然後穿梭於學校附近的31家網吧。通過「巡視」,確認女兒是在學校上課後,才放心離開。經過一個月的陪讀,他女兒改變很大。原來不及格的5門功課經補考順利通過,學習成績也日漸上升。而他每週都陪女兒出去吃飯、聊天,並放寬對女兒的政策,允許她每週六可以進網吧。他說:「為讓女兒徹底與網吧那個男子斷絕關係,我這個學期將陪女兒讀到底。」

據瞭解,這些家長或是因為擔心孩子會變壞、擔心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或是因為望子成龍等原因而「背井離鄉」去陪讀。陪讀現象近年來在很多地方已形成一股潮流。

近些年,北京郊區一些區縣日漸富裕起來的農民在城區租房陪讀的也與日俱增,有不少農民紛紛將子女轉學到城區的中小學就讀。住在遠郊房山區深山溝裡的老張近些年跑運輸賺了錢。為了讓兒子進城上個好中學,他在城裡租了房,又向學校交了幾萬元贊助費,讓愛人每週帶足了糧油進城給兒子陪讀。小學畢業後就干農活的老張說,自己沒文化,只能幹賣力氣的粗活,但決不能讓兒子這樣了,玩命掙錢的目的就是培養兒子上最好的大學,將來有個好工作。

把孩子從大城市送到郊縣去上學的也大有人在。四川成都市下面一個縣的兩所省級重點中學附近,有個「陪讀」一條街,房子十分緊俏。

孩子對家長陪讀很無奈

對家長含辛茹苦的陪讀,孩子們似乎並不領情,不少被「陪」的學生承認自己實際是處於一種無可奈何、被動接受的狀態。

那個要到上海上大學的北京男孩說:「從小到大一直是在媽媽的嘮叨和爸爸的斥責中生活,之所以報考外地的大學,就是想脫離父母的束縛和庇護,過自由自在的大學生活。沒想到媽媽非要跟著陪讀,還想在上海買房子,我大概永無出頭之日了,想起來就夠恐怖的!」

廣西何先生的女兒表示:「父親來南寧陪讀,是他不放心我,但她干涉我交男友,我不能接受。」

「我覺得跟同學們的距離越來越遠,很希望自己能回歸到同學當中去,跟大家過同吃同住的集體生活。但我又不敢向父母提出回校住宿的要求,這樣父母一定會不開心的,畢竟他們為我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廣州一個被父母陪了3年的大學生說。

四川某大學一個女學生則說:「對媽媽的呵護,我一直很痛苦。我知道母親很愛我,並為此放棄了工作,但我覺得這份愛太沈重了。我希望媽媽回到父親身邊,過幸福的家庭生活。這樣才是對我最大的信任和支持。」

在採訪中,記者甚至還聽說一個初中生因不滿家長陪讀而喝農藥自殺的悲劇。

據死者的一個親戚透露:「這一切都是陪讀造成的!這個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學習成績不太好。開學後,學校在召開家長會時,要求他的家人陪讀。他父母對此十分重視,開學後母親就一直陪讀。這給他精神上帶來巨大壓力,他多次向父母提出中止陪讀。當他母親總算同意停止陪讀時,學校又通知其父母去陪讀,得到通知後,他一直悶悶不樂。但萬萬沒有想到,他竟服毒身亡。」

陪讀會讓孩子的能力弱化

針對當今社會上愈演愈烈的陪讀現象,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邱澤奇。據邱教授介紹,北大周圍的出租房裡也住了不少從外地來陪讀的學生家長。他對陪讀現象是有感而發: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陪讀現象的產生是有多種原因的。首先,陪讀現象說明,通過讓子女接受良好學校教育來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材是中國文化的傳統,這個傳統也仍然約束著我們的行為,成為很多父母的目標。正因為千千萬萬的父母有了這樣的目標,才使得社會的發展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因此,督促子女接受教育,是於子女、於家庭、於國家、於社會都有利的事情。

其次,子女讀書有人陪,也說明中國社會正在經歷著的變革,一部分人不僅有了錢,而且有了閑。陪讀的父母大多數是城鎮居民,年齡在40歲以上,沒有舍棄不下的職業。甚至有的學生念到了博士生,父母還在陪,並且在北京買了房子,置辦了產業,把整個家都搬到了北京。

第三,更為重要的是,說明孩子獨立生活的脆弱化。從瞭解到的情況看,父母要陪讀的理由無外乎兩種,一是認為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如果不陪,可能會導致他們衣食無著;二是認為子女的自製能力差,如果不陪,可能會導致他們行為失控,甚至走向社會的對立面。

讓子女接受學校教育是培養他們的重要過程,為什麼一些能夠上高中、上大學的學生,反而在日常生活和行為自製方面出現了問題?

事實上,不少家長在子女的成長中,的確沒有盡職盡責地培養他們的衣食住行能力和他們的自製能力,而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本該由學校教育負責的部分,譬如學習成績。當孩子要離開家庭開始獨立生活時,家長才猛然發現孩子並不能獨立生活。

因此,家長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家長要陪讀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時,家長也應該明白,「陪」不能解決問題,還有可能使問題惡化。

首先,對於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而言,「陪讀」只會讓他們的能力變得更差。眾多的研究說明,人的幾乎所有社會能力都是後天習得的。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私生女因為母親害怕社會的壓力而被養在閣樓之中與世隔絕。儘管年齡已經達到5歲,但她面對社會的時候,人們發現她的智力遠遠低於她應該達到的水平。既然已經耽誤了子女們學習生活自理能力的機會,大學教育可以說是他們獲得這種能力的最後機會,家長如果「陪讀」,就只會使他們的生活能力日益弱化,進而有可能成為被淘汰的對象。

其次,對於行為自製能力差的孩子而言,「陪讀」也會產生同樣的後果。人的成長中有幾個階段,其中進入成年階段是最為重要的時期,他們正常的人格會在這個階段健全起來,他們的心理會在這個階段趨於成熟,他們對社會的基本觀點也會在這個時期形成,並由此形成他們對自我的基本認知和對自我行為的控制模式。而18歲左右,正好是他們上大學的期間,因此,這也是他們獲得自我人格的黃金時期,這就是為什麼大學教育中特別強調「育人」的原因。家長如果「陪讀」,也會干擾他們的人格形成。

正因為如此,父母們應該用適當的方式培養子女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行為自製的能力,在所有的方式中,「陪讀」並不是最好選擇,而是最差的策略。

《中國青年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