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觀察小隊的螞蟻如何找食物,你會發現他們都自行其道,只是在身後留下一些化學激素。找到離食物最短捷徑的螞蟻最先回來,然後整個蟻巢傾城出動,沿著這一最短途逕直奔食物而去。五角大樓的研究人員認為這一自然界的動物行為模式可能對未來軍隊作戰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具體來說,分散行動的小組為了同樣一個目標各顯神通,最快最早成功的馬上被推廣到全軍行動。這就是美軍最新關注的的「蟲群戰略」 (英文名:swarming strategy), 「蟲子」當然可以是螞蟻,蜜蜂,無人駕駛飛行器(車輛)或是步兵。
「蟲群戰略」對付什麼?
空軍研究實驗室(英文名:U.S. 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和海軍研究辦公室(英文名:Office of Naval Research)最近聯合進行了各種「蟲群」作戰的實戰模型和模擬試驗。研究者希望通過研究「蟲群」戰略,現在的多頭單個控制的無人駕駛飛行器能夠轉變成由單個控制器指引無人駕駛飛行器實行成群作戰。就像螞蟻一樣,人造的「蟲群」武器隊伍可能可以不憑藉多少外界指引,找到並摧毀移動目標。
「蟲群」戰略的一個實戰用途是,通過運用成群的多重的空中無人駕駛飛行器和地面車輛轉移敵人注意力,讓自己的軍隊在敵人後方不被覺察地安全行進。Icosystem目前創造了一個計算機項目,模擬110個無人駕駛飛行器成群行動。就像螞蟻吐出一種化學物以便同類追尋自己的道路,這些模擬飛行器也放出一些信號來告訴其他「蟲群作戰」的飛行器他們目前周遭的狀況。
這一項目對地面部隊行動也有指導意義。 比如一個分散作戰行動可以幫助士兵在城市更有效地行動,因為敵人能夠輕易隱身於人群和建築物之中。 海軍研究人員和麻省理工學院的人工智慧實驗室正在建立一個計算機模型和數字計算系統, 以便發現在人口密集中心多重空中和地面車輛如何發現和套住敵軍。
「蟲群」戰略的另一個作用可能是控制暴徒混亂。「『蟲群戰略』是觀念上的大調整:從強調從上而下的指揮,到強調分散作戰,作戰一級有更多的情報權和行動決定權,這一戰略尤其在緊急情況,或是聯合作戰步驟可能被打亂的情況下實施,」埃里克.伯納博爾(英文名:Eric Bonabeau)在「國防新聞」上說,伯納博爾是從軍隊手裡承接這一研究項目的Icosystem公司的首席科學家。
「這會是一個控制(敵對)人群的一個真正(有效)不傷人命的方法,」布魯斯.克勞爾,一位「控制自動化」的技術專家說。「一般來講,人看到成群的人過來自然的反應是害怕。」但是反過來講,對於這一戰略更深入的理解會幫助美軍避免類似1993年美軍的「索馬里大劫,」當時小團隊作戰的美軍士兵在摩加迪沙被當地排山倒海的游擊隊、匪徒和索馬里平民淹沒。
9/11恐怖主義分子的「蟲群」戰略
美國國防信息研究中心的美軍戰略分析員馬克思.科賓(英文名:Marcus Corbin)在接受《華盛頓觀察》週刊的採訪時說,「『蟲群』戰略這一概念本身更多地來源於美軍面對的『第四代敵人』,這些敵人想通過『蟲群』戰略來遏制美軍的技術裝備優勢,反制美國,」科賓說。
恐怖主義組織,比如本拉登的「基地」組織在9/11恐怖主義襲擊中,事實上已經使用「蟲群」戰術,而且將這一戰術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二十多名恐怖份子在同一時間挾持四架民航客機,準備襲擊世界貿易中心雙塔,五角大樓和白宮。面對反恐怖主義之戰,美軍正在感到來自類似「基地」組織不斷增長的壓力,他們需要新的戰略戰術來更有效地對付敵人。
「美軍在走的方向是集中小部分部隊或武器平臺,使用精確制導攻擊敵人,用『質量優勢』而非『數量優勢』制服敵人,」科賓批評說,「『蟲群』戰略背離這一方向。」
對「蟲群」戰略的另一個批評是它的不確定性。 因為「蟲子」被給與更多的自由來決定如何行動,雖然在無人駕駛飛行器(車輛)上會有計算機程序自動決定如何配合作戰,「(但是)我們必須確定無人駕駛飛行器不會自我組織,集結成某種危險的、病態的隊伍。我們(必須研究到)可以信任他們,因為我們首先沒有給他們的集體作戰行動一個明確具體的目標。」伯納博爾說。
科賓也說,讓機器長「腦子」是一件危險的事,因為如果出現錯誤,那麼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陳雅莉,《華盛頓觀察》週刊,2003年第5期(總第21期),2003-2-5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模仿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