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電影如何改變美國生活

 2003-01-29 08: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介紹克魯尼電影排行榜

我猜,大概每一千個我們看過的電影就會有一部真正觸動我們的心靈,或者改變我們自己和我們的生活,甚至改變我們生活的世界。就像我們各自不同,你最心愛的電影可能是我的惡夢。在電影方面,我們是真的「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這是為什麼以前主持過美國電影經典的影評家,尼克.克魯尼(英文名:Nick Clooney)最近的新書《改變我們的電影》吃力不討好的原因。不過話又說回來,克魯尼的書也講出不少真知。

尼克.克魯尼,更被人知的可能是他另一個身份,即電影明星喬治.克魯尼的父親。他的這部名為《改變我們的電影:對銀屏的思考》(英文名:The Movies That Changed Us: Reflections on the Screen)試圖解釋「夢工廠」中的虛幻之作是如何改變美國現實中的社會發展軌跡以及電影自身發展的道路。

「這不是我們每一代人應該回顧的,而是幾乎是每一年應該重新學習的。電影對人的影響是如此之大,我自己從來沒有真正理解它對我的影響。雖然我在過去30年來在新聞行業工作,我從來沒有真正去理解大眾文化所具有的反思和催化劑作用可以有多大。」 克魯尼在最近接受全國公共電臺採訪時說。

本書的20章從近到遠追溯了電影發展的百年道路。這一漫長發展道路不是沒有曲折的,克魯尼認為這些曲折不少其實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什麼電影最改變我們的生活

克魯尼花了不少筆墨介紹動作片的 「黃金時代」。他說這並不是因為三、四十年代,以及五十年代的電影比其他時期的電影質量更高。事實上,他在書中談論的 「最改變我們生活的電影」 並不都是專家推崇的上乘之作。比如前二十名最影響我們生活的電影中就沒有電影史的傑作「公民凱恩」(英文名:Citizen Kane),或者「飄」(英文名:Gone With the Wind)。好的電影,按照克魯尼的理論,並不一定改變我們的生活。

能夠入選克魯尼的 「最改變我們生活的電影」 排行榜的電影必須領先於社會變化或者作為引導社會變化的排頭兵。比如,1947年拍攝的電影「君子協定」就沒有入選,雖然它強有力地說明不被人重視的貶低猶太人的漫畫或言論最後會導致的惡果,還有反猶太主義的可怕之處,但是該電影的出映已經是在世界瞭解了德國對猶太人大屠殺之後。如果這一電影是提前幾年前放映,它可能完全符合改變我們世界的條件。

電影影響力總體下降

這又回到為什麼克魯尼在排行榜中放入如此多20世紀中葉的電影。他說,為了改變我們的世界,電影必須能夠被大面積的人群看到,從而影響這些人。到了20世紀的最後十年中,電影已經不再像20世紀中葉那樣影響大比例的人群了。比如二十年代的默片年代,平均31%的美國人每週至少看一場電影。到了三十年代,美國人每週看電影的比例上升到令人吃驚的73%,不論種族,年齡和經濟收入情況。四十年代,美國人每週看電影的比例到了60%左右。電視在五十年代進入美國人的生活,那時40%左右的美國人一週光顧電影院一次。六十年代,每週看電影的美國人降至25%;七、八十年代,9%。這一數字近十年來沒有太大的改變。

因此,結論是肯尼迪總統是被聯邦調查局或國內政敵暗殺的 「肯尼迪」(英文名:JFK,奧利佛.斯通導演),當時很多歷史學家曾擔心會被大眾接受,從而替代歷史學家的常規定論,在現實生活中看來是大驚小怪。原因是只有一小部分年輕人和更小部分的中老年美國人看過此片。

美國電影教給美國人什麼

從電影開始有聲的1927年到電視衝擊電影的五十年代中的30年中,電影是整個世界的主導娛樂工具。而好萊塢主導整個電影世界。如何理解當時的電影如何改變美國人,我們必須讓時光倒流,回頭看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蕭條,歷史是最慘絕人寰的戰爭,還有之後美國戰後舉世無雙的繁榮和富裕。

「(當時)推動我們大眾文化發展的是電影和廣播。它們兩者一起帶動我們一起走向我們都想去的方向。我們都在找共識。我們都渴望被定義為『美國人』,真正的『美國人』,不是被移民局歸化的『美國人』。我們(當時)希望,也相信,我們正在創造一個全新的人,一個你絕不會在地球另一個角落找到的人。」克魯尼在書中寫到。「這可能在現在信仰文化多元化的美國人眼中看起來幼稚的想法,對當時的美國人來講尤其重要。」 比如亨利.基辛格曾談起他青少年的夢想是穿一件V字領的毛衣和去掉他的德國口音。基辛格所說的是很多人的夢想。當時父母是新移民,自己是出生於美國的所謂「第二代美國人」拒絕講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希伯來語,俄語,法語,中文。這種期望自己是團結的、完全一樣的美國人一員的強烈心理可能在美國歷史上從未看到,至今再沒有出現,克魯尼說。

當然期望終歸是期望。現實中美國社會中深刻的文化差異和長時間存在的種族歧視並沒有因為這種期望而消失。但是這種期望的熱切性確實是真實的,在當時的美國社會人們認為美國獨立宣言和憲法及其修正案會自然而然變成現實,可是現實沒有那麼簡單,只是美國人當時不知道而已。所有一切夢想在當時美國人看來都易如反掌。一個解釋,克魯尼說,可能是當時美國人在銀幕上看到的英雄和惡棍的「巨人」形象,他們所掌握的力量比現實中可能有的要大得多得多。

這些銀屏上「巨人」形象教給當時美國人什麼呢?克魯尼說,是頭腦簡單的經驗,而被當時的美國人銘記在心的頭腦簡單的經驗。 比如:保護比我們弱小的人,反抗比我們強大的人;只要我們誠實而努力工作,生活終會犒賞我們;如果我們碰到倒霉事,最好的對付方法是禁慾主義,或是一個玩笑,一首歌;如果我們有勇氣追求,夢想終將成真;還有,美國永遠對,美國永遠會贏,上帝永遠站在美國人一邊;還有每個故事都有一個好結局。犬儒主義,或是憤世嫉俗,總被排斥在當時的美國劇院外,美國人從而被銀幕上的「巨人」形象教會永遠樂觀。

現實主義在二、三十年代在當時的美國電影界沒有立足之地,因為嚴酷的現實就是在電影院門外。影評家總是批評三十年代的電影沒有多少觸及「大蕭條」的主題,然而經過大蕭條的人不難理解在生活如此艱難的當時,甚至提一句「蕭條」都是多餘的。當時美國人被電影教會在艱難時代繼續唱歌,跳舞,歡笑。

當電影失去美國大眾的注意力,美國人在吸取電影的影響方面也有所改變。對於戰後出生的美國人來講,銀幕上英雄形象不再比現實生活中可能有的更偉大。事實上,他們比現實生活可能有的真正英雄形象要更小一些。銀幕上英雄的故事可能被尋呼機,手提電話,人們漫不經心的交談,或廣告打斷。從五十年代以後,銀幕上的英雄不再如觀眾,或娛樂消費者重要。人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把銀幕上的英雄看得如此神聖。這些大概導致美國文化最後的離散化。

電影觀眾的減少也導致電影製作者越來越瞄準越來越確定範圍的觀眾,尤其是青少年。這一結果導致電影越來越強調動作,特技,暴露的性描寫,還有超現實暴力鏡頭。在9/11恐怖主義襲擊之後,克魯尼說,這一趨勢有短暫的停頓。不僅是電影製作者在製作電影時,還是電視在放映以前的電影時,大家都盡量避免過分暴力的電影。但是,克魯尼說,這一主動「停頓」已經結束了。

  20部克魯尼說改變美國人生活最多的電影:

1. 拯救大兵瑞恩(英文名: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2. 星球大戰(英文名:Star Wars), (1977)

3. 出租汽車司機(英文名:Taxi Driver), (1976)

4. 畢業生(英文名:The Graduate), (1967)

5. 誰害怕弗基尼亞.沃爾夫(英文名: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

6. 奇愛博士(英文名:Dr. Strangelove), (1964)

7. 馬蒂(英文名:Marty), (1955)

8. 碼頭風雲(英文名:On the Waterfront), (1954)

9. 蛇坑(英文名:The Snake Pit), (1948)

10. 黃金時代(英文名: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1946)

11. 摩根河的奇蹟(英文名:The Miracle of Morgan's Creek), (1944)

12. 大獨裁者(英文名:The Great Dictator), (1940)

13. 驛站馬車(英文名:Stagecoach), (1939)

14. 孤兒樂園(英文名:Boys Town), (1938)

15. 意志的勝利(英文名:Triumph of the Will) (1935)

16. 愛我在今宵/紅樓艷史(英文名:Love Me Tonight), (1932)

17. 摩洛哥(英文名:Morocco), (1930)

18. 爵士歌手(英文名:The Jazz Singer), (1927)

19. 大閱兵(英文名:The Big Parade), (1925)

20. 一個國家的誕生(英文名: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

《華盛頓觀察》週刊,2003年第四期(總第20期),2003-01-29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