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光:制度化加強,合法性弱化——三談「槍指揮黨」
中共十六大的最大特點,就是凸現『槍指揮黨』;也可以說,是把『槍指揮黨』的根本權力關係進一步『制度化』--很有一些評論家認為十六大的權力轉移具有『制度化』的特點,我想他們並沒有完全說錯,問題是:十六大並不是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實現了所謂『權力轉移制度化』,而是實際上把『槍指揮黨』制度化了。不是說『槍指揮黨』早就是共產黨的『潛制度』嗎,那麼所謂的『槍指揮黨制度化』是個什麼意思呢?今天就來討論這個看法。
我們知道,毛澤東實行『槍指揮黨』,因為他是中共軍隊的主要創建者之一,並成功採取『武裝割據』(這四個字來自《毛澤東選集》,有興趣尋根究底者請讀〈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兩大名篇)為中共創建了『根據地』。等到那些莫斯科和上海來的不懂『槍桿子』的白面書生們把『根據地』丟掉,如喪家之犬惶惶然東奔西突時,老毛只好用槍桿子來『挽救黨』。可以說,毛澤東的『槍指揮黨』,是在非常狀態下實現的,當然說不上什麼『制度』。相反,正像我們以前談到過的,毛還要再用很長時間的奮鬥,才能真正掌握黨權,形成他那一套『槍』與『黨』權力相互交叉的制度。
鄧小平與中共軍隊的淵源同樣很深。我們早在『十六大前瞻』專欄中,就談到過他在軍隊中甚至高於『十大元帥』的地位。因此,一九七七年再次復出之後,他不僅可以很容易地架空軍委主席華國鋒,而且也可以不大費力地就從當時主持軍委工作、在十大元帥中排名末位的葉劍英手中拿過軍權,從而開始他的『第二代核心』時代。有了軍權,老鄧才能在不過八年的時間裏(1981-1989),連廢三『帝』(華國鋒、胡耀邦、趙紫陽)。這一切,當然是和軍隊對他個人的效忠直接聯繫在一起的。既然是『個人』的因素,當然也就不夠『制度化』。
到了江澤民的時代,情況有很大的變化。最明顯的是,當上總書記之前,江澤民與軍隊沒有任何淵源;他能夠出任軍委主席,按照鄧小平的說法,是因為他是『合格的總書記』。隨後,老江要實際掌握軍權,當然有他一路不足與外人道的艱難奮鬥。不過,總的說來,江澤民並不是靠了個人的因素而掌握軍權,而主要是所謂『制度』的因素。現在,在把黨的總書記職位交出之後,他卻繼續擔任軍委主席,排名甚至高於總書記,仍然是『拿摩溫』(No.1)。這就在至少兩個層面上,把『槍指揮黨』制度化:第一是把『潛規則』明確了,而制度化的要素就是規則要明確;第二則是,我們看到,與毛和鄧的情況相比,個人因素在這裡沒有那麼重要了。而所謂『制度化』,也就是要降低個人因素,強化規則的因素。一個與軍隊沒有什麼個人淵源的人,只要掌握了軍權,也就被承認是掌握了中國的最高權力--這就是『槍指揮黨』的制度化。
不過,這個制度化,看來不能解決目前中國所面臨的任何政治困難。反而,它進一步弱化了中國最高權力的合法性。當然,『最高權力』這個概念,在這裡本身就有點歧義:是指軍委主席的權力呢,還是指黨總書記的權力?我看,這兩個職位,無論就哪一個來看,其權力的合法性都被削弱了。就軍委主席而言,既然不再是『合格的總書記』,當然也就不再是『合格的軍委主席』,又與軍隊沒有淵源,繼續佔有這個職位的合法性從哪裡來?就黨總書記而言,既然不『合格』當軍委主席,則反過來其『合格總書記』的身份也就有些問題。何況,總書記既然是『老二』,也就不能『合法』行使最高權力--鄧的時代,胡耀邦和趙紫陽,至少還是名義上的第一把手吧?兩個職位都減少了合法性,是個『雙輸』的局面,誰也沒有因此強化自己的地位。這種『制度化』,還真叫弔詭。
在政治學研究中,制度化的強化,一般都被認為是個正面的政治發展,甚至當制度本身並不怎麼高明的時候也是這樣。這也是為什麼那些『歌德』派們要強調十六大在制度化上大有進步的原因。可是,這些『歌德派』的前提就錯了,認為中國應該像外國一樣。看來,還是中共領導人說得對,中國就是和外國不一樣。這不,『制度化的進步』反而進一步削弱政治合法性,這是什麼外國教科書上有的?相比之下,批評『制度萬能論』的『歌德分子』,明顯棋高一著。本人不才,這次也有一點兒貢獻:誰說中國人沒有創造性?我就發現:十六大的這種政治設計也可以算上一個。
(12/11/2002 2:21)
《新世紀》(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