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本身不會發光,而且相對於恆星來說,體積太小,因此直接觀測太陽系外行星非常困難。大約6年前,人類所知道的行星還僅限於太陽系內的9大行星。1995年,瑞士日內瓦天文臺的科學家首次在「飛馬座51」恆星周圍發現了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其後不斷有科學家宣布發現其他太陽系外行星。6年來,科學家已經陸續發現了約70顆太陽系外行星,大大開闊了人類的眼界。
最近的鄰居
2000年8月,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宣布新發現一顆行星正圍繞波江座恆星運轉,這是迄今發現的離地球最近的太陽系外行星。該行星與波江座的距離約為4.78億公里,接近於太陽系小行星帶與太陽的距離。這顆行星主要由氣體組成,體積比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還大。公轉週期不到7年,相當於木星公轉週期的約60%。由於波江座離地球10.5億光年,從天文尺度上說是地球的「鄰居」。
個頭最小者
2000年3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馬西和華盛頓卡耐基研究所的巴特勒宣布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運行著兩顆質量同土星相當的小行星。它們的質量不及木星的三分之一。此前發現的30顆太陽系外行星的質量至少與木星相當。木星和土星的質量分別是地球的320倍和95倍。新發現的兩顆行星不像地球或火星具有岩石圈,而是類似木星和土星的「氣體巨球」。其中一顆行星繞距地球109光年的麒麟座恆星運行,其質量是土星的80%,由於過於靠近恆星,其表面溫度高達1093攝氏度;另一顆行星繞距地球117光年的鯨魚座恆星運行。
太陽系的克隆者
2000年8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費舍爾等宣布,他們發現了一個與太陽系類似的行星系統。在這一系統中,兩顆行星圍繞一顆化學構成與太陽相似的恆星運行。
這一行星系統中的恆星距離地球45光年,被命名為「大熊星座47」。以圓形軌道繞恆星運行的兩顆行星呈氣狀,體積巨大,類似木星。以太陽系做類比,兩顆行星軌道相當於在火星和木星之間。費舍爾說,具有這種特點的恆星尚屬第一次發現。
儘管費舍爾等人目前尚未發現在兩顆行星與恆星之間有其他行星,但他們猜測說,這兩顆行星的圓形運行軌道和巨大體積,有可能預示著離恆星更近的軌道中存在較小的、類似地球的行星。如果存在這樣的行星,而且又存在水,那就有可能存在生命。即使結果證實沒有這麼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新發現也將增加科學家們的希望,即包含類地球行星的行星系統最終會被發現。
無家可歸者
2000年3月,英國天文學家宣布,他們利用紅外探測手段在獵戶座星雲中發現了13顆沒有固定軌道的「流浪行星」。人們此前只發現過兩顆類似天體。英國赫特福德郡大學的菲利普.盧卡斯博士和牛津大學的帕特里克.羅奇博士利用設在夏威夷的「聯合王國紅外望遠鏡」觀測獵戶座星雲中的梯形星團,對約600個點狀光源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這些天體中三分之二是恆星,不到三分之一是褐矮星,還有13個質量比褐矮星更小的天體。科學家認為,這些天體不像是矮星,而更像大質量行星。但與普通行星不同的是,它們沒有固定的軌道,不圍繞任何一顆恆星運行,而是漫無目的地漂泊,因而被稱為「流浪行星」。
命運悲慘者
恆星向繞自己旋轉的行星提供著光和熱,但有時也會吞食它們。天文學家已經在一顆恆星的光譜裡找到了它曾經吞食過行星的證據。西班牙加那利群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加里克.伊斯拉埃良等人2001年5月報告說,他們的這一發現將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迄今發現的一些太陽系外行星離它們的恆星非常近。
研究人員使用高精度光譜儀分析了一顆周圍有兩顆行星的恆星HD82934,並將其光譜與一顆特徵類似、但周圍沒有行星的恆星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它的光譜裡有鋰元素的同位素鋰-6的譜線,而另一顆恆星則沒有。鋰-6在行星中很常見,但在恆星中非常罕見,因為在恆星誕生之後不久,其中的鋰-6就會燃燒殆盡。HD82934里所含的微量鋰-6,就像小貓鬍子上沾的牛奶一樣,是這顆恆星可能曾經吞食過行星的有力證據。研究人員認為,在過去3000萬年之內的某個時候吞食了一顆繞它旋轉的行星,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合理解釋。不過,要驗證這一結論,還需要對更多恆星進行觀察。
誰是地球的知音
科學家希望能找到與地球相似的行星,這種行星應當由固態物質組成,以較圓的軌道繞恆星運轉,「四季」溫差不太大,與恆星的距離合適,表面溫度不太高也不太低,最好在0至100攝氏度之間,使得液態水能穩定存在,便於孕育生命。科學家表示,目前發現的這些行星體積普遍較大,而且基本上是由高熱氣體組成的,並不適合生命的生存。以目前的技術可能很難找到與地球相似的行星,這需要新的觀測方法和更先進的觀測設備。美國宇航局將建造一臺新的太空望遠鏡「大陸行星發現者」以尋找太陽系外行星,它預計於2005年投入使用。銀河系中的恆星超過2000億顆,許多恆星都可能有自己的行星系統,其中完全可能存在像地球一樣適宜於哺育生命的行星。隨著新行星的不斷發現,也許終將有一天,人類會在茫茫宇宙中找到「知音」。
- 關鍵字搜索:
- 尋找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