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从舌苔颜色看五脏健康(组图)
中医望舌诊病,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医望舌诊病,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包括肌肉、血管、神经、结缔组织、黏膜及舌面的轮廓乳头与菌状乳头。
正常舌质多呈淡红色,不深不浅。这是由于舌的黏膜下层及肌层中富有血管,血色透过白色半透明的舌黏膜面,就呈现淡红色。总括而言,舌黏膜上皮的厚度、血红蛋白浓度、血氧分压、舌部血管的扩张或收缩,都是决定舌质颜色的主要因素。
淡白舌
比正常的淡红舌色还淡。常由于贫血及代谢降低、内分泌机能不足、消化功能紊乱,或是蛋白质代谢障碍,蛋白总量不足所造成。中医认为淡白舌为脏气虚寒,常见的二种证型为:
1、气血两虚:舌色淡白,舌体并不肥大,可能伴有语音低微、自觉中气不足、容易流汗、心悸、头晕等症状,宜用十全大补汤来气血双补。
2、阳虚寒湿:舌色淡白、舌体胖嫩、舌边有齿印,症状可有怕冷、手脚冰冷、水肿、嗜睡、大便拉稀等。多半适合温补治疗,宜用苓桂术甘汤来温阳逐湿。
红绛舌
比正常舌色还红,进一步呈现深红色,称为绛舌。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交感神经亢进、脱水导致的唾液减少,感染、高热、体液丧失以致血液浓缩或是能量代谢升高,以及维生素缺乏等。按中医观点,可分为二型:
1、实热:舌质红绛鲜明,多有红点增生增大,舌面干燥起裂,发热、烦躁、口渴喜冷饮,宜用清营汤来清热凉血。
2、阴虚: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可有午后烦热、面红、心悸、盗汗,舌质红绛而暗、不鲜明,舌苔很少、舌面干而少津,宜用益胃汤来滋养阴液。再以部位而言,如果舌头边缘特别红,常表示“肝胆火旺”,可能有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或正在发烧,可用泻青丸来清泻肝火;假如常常熬夜或是经常失眠,那么舌尖就会发红,这就是“心火上炎”的表现,宜服用导赤散;舌根红则表示是肾火,可用知柏地黄丸来滋肾清火。
《黄帝内经》。(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青紫舌
舌色变青紫色,多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恶性肿瘤、心脏病,以及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等妇科疾病。形成机转主要与静脉郁血、血流缓慢、血黏度增高、毛细血管扭曲畸形、脆性增加等原因有关,其他如缺氧、红血球增加、饮酒、色素沉着,亦为可能因素。中医辨证可分为:
1、热毒内蕴:舌质大多紫而带绛,舌上黄苔干燥、焦裂,此类多由红舌转变而来,宜用神犀丹来治疗。
2、寒邪直中:大多淡紫带青,滑润无苔,舌质瘦小,多由淡白舌转变而来,宜用四逆汤来治疗。
3、血瘀:色紫而暗、潮湿不干,宜用血府逐瘀汤来治疗。
(作者为台湾台中市叶慧昌中医诊所院长,本文经作者授权刊载,转载本文请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