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教你快速看穿“夸大不实”的话术(图)
你会如何回应总是夸大其词的伙伴?(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当你的合作伙伴在对话中总是夸大其词,你会如何反应?在《从说话洞察人心》一书中,林萃芬,专业谘商心理师,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她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当某人经常夸大不实地说话,这会如何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信任感,以及情感联系?林萃芬解释道,在偶尔的交往中,这样的言行或许不会造成太大问题。但在合作或情侣关系中,这种不实的言谈可能会使人质疑自己的判断力。她进一步分析了“夸大其词”背后的心理动机,对于理解人际互动及维护健康关系具有深刻的意义。
渴望别人的关心
朋友毛毛在上班途中不幸遇到一场轻微的交通事故,但他对同事们夸大其词,声称自己差点脑震荡,并将此归功于自己平日的善行。当一位注重细节的同事要求他描绘事故现场以厘清责任时,毛毛却含糊其词,表示现场混乱不清。其实,这起所谓的“连环大车祸”只是毛毛为了引起关注而捏造的故事。这反映出,一些人为了获得关心,经常会使用夸张和悲情的叙述手法。
需要别人的赞美
当我还在媒体工作时,一位朋友带着自制蛋糕来探班。他的蛋糕做得非常专业,让我这个家事新手感到惊讶并连连赞赏。然而,一名同事却怀疑这蛋糕是否真的是朋友亲手制作,认为它与某家店的蛋糕极为相似。这让我纠结是否该询问真相。但最终,我们决定不去追究,毕竟无论如何,朋友的心意最重要。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遇到越来越多为了获得赞美而夸大事实的人,他们或是夸耀自己的成就,或是自吹多才多艺,其实只是略懂皮毛。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渴望他人认可和掌声的人实在不在少数。
渴望让人刮目相看
我的一位朋友总是身著名牌,佩戴昂贵手表,并驾驶百万级跑车,给人留下了富有的印象。然而,那些了解真相的人都知道,他其实负债累累,常常透过信用卡维持这种奢华的生活方式。他不仅穿着奢华,而且喜欢夸大其词,经常在人前吹嘘自己的职位和影响力,声称自己是公司的协理,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广泛的人脉。这种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是希望别人将他视为重要人物,给予特别的对待和尊重。这反映了一种渴望被认可和尊重的心理状态。
如何检测语言是否夸大不实?
在这个讲究“包装”的时代,每个人都难免会夸大一点,不然,别人就会觉得你讲的话“不够有趣”、“不够分量”。也因此,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第一个要做的功课就是测出对方的“说话的可信度”有多高?
检测法⑴:先把他话中所有的“形容词”删除,然后再把“事实”重新组合一遍
要判断一个人的话有多可信?我的策略是:首先删除对方话语中的所有“形容词”,然后用剩下的“事实”重新构建故事。如果我的直觉怀疑这故事太夸张或逻辑不合理,我会进一步查证对方的话与事实的差异。这可能是全然捏造,或只是部分夸大。当我发现某人经常夸大其词时,我会对他们的话持保留态度,尤其在涉及工作相关事宜时,更需谨慎核实。
检测法⑵:从细节说明判断出真相
在我教授的一门课程中,我专门指导企业人资部门如何辨识求职者可能的危险行为。许多人资专业人员都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在面试中判断求职者所言是否与未来工作表现相符,避免他们在面谈时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而实际上无法达到预期,导致公司损失。引用特斯拉创办人马斯克的面试经验,他在面试时总会询问求职者过去解决棘手问题的经验,因为真正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能够详细描述过程和关键点。他还指出,真正经历过困难的人不会轻易忘记那些痛苦经历。
检测法⑶:注意说话的人会不会受听众反应所左右
我使用的另一种评估方法是观察讲话者是否受到听众反应的影响。经常夸大其词的人往往非常关注听众的反应,并根据这些反应来调整他们的言论。这就像写作文一样,记叙文时会使用更多形容词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否则就像枯燥的流水帐。然而,在撰写论说文时,就不能过度夸大,必须贴近事实,以避免让人觉得不真实,这对于建立信任感至关重要。
夸张变实际,话术换新装
当你发现自己讲话有夸大的倾向时,可以尝试删除无关紧要的形容词,并专注于具体描述客观事实。比如,当有人请求你帮助寻找工作时,原本可能会说:“我认识许多上市公司的大老板,能够快速帮你安排职位,像叫外送一样简单。”但实际上应该改为更实际的语言:“我有朋友的公司可能有工作机会,我会先了解情况再通知你。”这样做可以避免过高地提升他人的期望,减少自身压力,并维持他人对你的信任,有助于长期维持友谊和尊重。
(本文节录:时报出版的《从说话洞察人心:摸透对方心理,把话说得恰到好处,轻松驾驭人际关系》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