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刘伯温寓言:人民的父母(组图)

 2023-02-28 16:3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5

刘伯温 刘基 郁离子 寓言
刘伯温的《郁离子》中有一则名为《立教》的故事。(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编者按】刘基(刘伯温),是大明朝的开国军师,也是一流的预言家。除此之外,他还是讲寓言的高手,其著作《郁离子》讲述了近180篇寓言故事。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成盛世文明之治”,意谓天下后世若能采用书中的主张,必能使国家达到昌盛文明的境地。《郁离子》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构思精巧,意蕴深刻,令人耳目一新。现在给大家分享《郁离子》中一则名为《立教》的故事,列述于下:

郁离子说:“当今有的人坐在高堂之上,指使奴婢做事,而做的不合他心意的人,常常要占个十之七八。是凡做得不让他满意的,他就会怒斥左右,甚至声色俱厉地训斥。左右的人都看着他的脸色接话,深怕惹他生气了,又将怒火引到自己身上,也严厉的训斥他们。

受指使的奴婢不知道主人发怒的原因,所以他们会因为训斥的严厉而更加仓惶失措,行事愈加慌乱,就越不得主人的心。而主人又因奴婢的忙乱而越加生气,出言也更加严厉。身边那些看着主人脸色而接话的人,也不知道主人为何发怒,就以他们自己的理解揣度主人的意图,结果越是这样就越是违背主人的心意。因此,主人闹个小脾气,就会闹个小乱子;主人发个大脾气,就会闹个大乱子。即使主人是把剑挺起来架在了他们的头上,也还是不能让奴婢真正了解主人的心意。

所以,君子在用人的时候,总会酌量他的才能而任用他,根据他的能力加以委任;用他的长处,而回避他的短处,使他振奋精神,帮助他站稳脚跟;教给他所不知道的东西,而不用自己所知道的去苛责他;引导他胜任不能完成的重担,而不以自己所能胜任的工作去怪罪他。淳淳教诲,言语上反复不断地提点他,不怒不躁,不声色俱厉地教育他。如此,即使他因犯了错而遭到惩戒,他也不会心生怨恨了。

《诗经》中说:‘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有德君子,是人民的父母。)如果这样,这就可以做人民的父母了。”

君主 君子 国家 政治
《诗经》中说,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有德君子,是人民的父母。(绘图:Winnie Wang/看中国)

刘伯温在故事中引用了《诗经‧大雅‧泂酌》中的一句话:“岂弟君子,民之父母。”一般认为,《大雅》多为西周王室的作品,因此这里的“岂弟君子”当指周天子。

可谓“民之父母”?孔子曾提出他的看法。据《礼记》中的记载,孔子闲居时,学生子夏问道:“敢问《诗经》中说的:‘岂弟君子,民之父母’,究竟怎样做才可以被称作‘人民的父母’呢?”

孔子回答是:“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矣。”大意是说:“人民的父母”,必须通晓礼乐的本源,不仅要达到“五至”,还要做到“三无”,并用来普及于天下;不管任何地方出现了灾祸,他一定能够最早知道。做到了这些,才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啊!


附《郁离子‧立教》原文:

郁离子曰:“今有人焉,坐高堂之上,指使臧获,则不得其心者十恒七八。不得其心而怒叱左右,甚之,色与声并厉。左右承颜而接言,惧其怒之将己迁也,而亦以厉出之。受指使者不知吾怒之所在,则仓惶而愈乱,愈不得于吾心,则吾之怒愈加,出愈厉。承颜而接言者亦不知吾怒之所在,以意度意,愈甚而愈吾违。故小怒则小违,大怒则大违,虽以剑挺临之,不能使之得吾心也。是故君子之使人也,量能以任之,揣力而劳之;用其长而避其缺,振其怠而提其蹷;教其所不知,而不以我之所知之;引其所不能,而不以我之所能尤之。诲之循循,出之申申,不震不暴,匪怒伊教。夫如是,然后惩之而不敢怼,刑之而不敢怨。诗曰:‘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如是,斯可以为民之父母矣。”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