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指出,听到了央行印钞机轰鸣的声音。(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2月14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多地发布了2023年重大项目投资清单,总投资额合计达21.5万亿元人民币。官方还是要走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经济学家指出,听到了央行印钞机轰鸣的声音。
2月13日,据中国官媒《证券时报》报道,截至2月12日,包括上海、天津、河北、江苏、四川、山东、广东、福建、宁夏等省市发布了2023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项目合计7652个,总投资额合计21.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例如,上海市2023年重大工程正式项目191项,涉及总投资约1.7万亿元,其中,年内计划新开工项目15项,建成项目26项;山东省2023年共确定重点项目2002个,包括省重点项目1400个,总投资1.09万亿元,省重大项目602个,总投资2.5万亿元。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官媒表示,2023年扩大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重头戏。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官媒表示,多地发布重大项目投资清单而且投资额巨大,说明地方政府把重大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中国2022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远低于5.5%的官方目标,与2021年8.4%的GDP增速相比大幅减缓。除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爆发的2020年2.2%增长率外,2022年是自1976年(破坏中国经济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最后一年)以来最糟糕的经济增长。
按照中国官方的说法,目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大,对经济运行制约明显。
2月3日,据英国路透社报道,三位接近政策制定层的知情人士称,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可能不会在直接消费者补贴上大举支出,而是主要将注意力放在投资上。预计中国将更严格地坚持其熟悉的政策剧本,即支持关键行业和大举投资基础设施,以刺激经济。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放缓、需求降低和房地产市场举步维艰的情况下,中国的外贸出口也步履蹒跚。但政策制定者显然不愿太快地改变他们的旧策略,这凸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难度。
许多经济学家多年来一直主张,中国应该重新平衡发展模式,更多地依赖国内消费并减少对投资的依赖,投资现在产生的债务多于增长。
2月13日,中国经济学家马光远撰文指出,毫无疑问今年的主题是拼经济,各地接二连三召开大会,以及制定的大多高于5%的经济增长目标都在预示着,经济是今年唯一重要的主题,其它都是为这个主题服务。1月份已经过去,一些数据已经陆续发布,从央行发布的1月份的金融数据看,央行的印钞机的确已经忙起来了。
1月份金融数据的最大特点是超市场预期,也超过过去三年的同期数据:
第一,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同比多增9200亿,创单月历史最高,也高于预期的4.08万亿;
第二,社会融资规模新增5.98万亿,增速为9.4%,5.98万亿的数字是历史上第二高的数据;
第三,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12.6%,比去年12月末高0.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创下2016年5月以来的新高。
文章认为,货币政策释放的信号是非常明确的,今年支持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
马光远认为,当下的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的表现外热内寒。金融数据表面看马力十足,但实际上经济本身的内在仍然温度偏低。即使短期数据好看,但经济本身的“寒症”并没有解决,企业家的长期预期导致的信心问题没有解决,房地产的健康发展问题也没有解决,又会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问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