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颜辉画老子骑牛(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今天我们要来跟大家介绍《老子》(又名《德道经》)一书中第二章的一段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进一步探知为后世留下道家修炼文化的老子究竟传递了哪些深意?
老子,《史记》说老子姓李,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曲仁里(现今河南省鹿邑县)人,但也有人说老子是宋国人。更有人说老子在上三皇时期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期为金阙帝君,伏羲氏时期为郁华子,神农氏时期为九灵老子,祝融时期为广寿子,黄帝时期为广成子,颛顼时期为赤精子,帝喾时期为禄图子,尧时期为务成子,舜时期为尹寿子,夏禹时期为真行子,殷商时期为锡则子,周文王时期为文邑先生。无论老子的真实身分如何,世人均认为老子自幼聪慧,静思好学,曾师从精通天文地理的商容。
其实,但凡受命于天之人,禀赋气质必然与一般人不同,也由于身负使命,自然获得上天护佑、帮助。因此,世间流传老子的不少传说。不过,纵然相关故事再多,其中充溢的关键信息无非是:老子受到天安排,特地降临人间传播道家修炼文化,好让有悟性之人得以在修道过程中返本归真、重回天去。
老子留给人们的大道思想,多保存在总共八十一章、分成了上下两篇的《老子》一书中。《老子》的前三十章为卷上,后四十四章为卷下,总共五千多字。
另外一提,1973年于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而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德道经》写本,也大多以《德经》作为上卷、《道经》作为下卷。有研究表示,这说明得道之人一定会是有德之人,至于无德之人是没有办法顺利得道的。
目前人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非老子原本的著作,因为其中内容都充斥了战国时人所增益的文字,但里面的主要思想确实是属于老子的。因此,换言之,其中的基本思想范畴是“道”,故称道家。
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道家”之称呼,最早见于汉代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司马谈所撰写的《论六家要旨》。虽然“道家”之称出现在汉代,但众所周知,在老子出世,以及老子以五千真言传世之前,世间上就流传了不少的道家修炼故事,其中包括黄帝问道于广成子、黄帝“龙去鼎湖”、传说是颛顼帝玄孙的长寿仙人彭祖等等修炼神迹。
纵然不少人把《老子》一书视为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但真正有缘、有悟性之人却深深的明白:老子留予后世的,是道家修炼文化。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说何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这一句话出自于《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段话的意思为:“天下人都知道何为美,那么也就产生了丑的观念;都知道何为善,那么也就产生了不善的观念。所以,有和无是互相生发的,难和易是互相形成的,长和短是互相彰显的,高和下是互相充实的,音与声是互相配合的,前和后是互相依随的。因此,圣人采用无为方式来处理事情,使用不言的方式来施行教化。任由万物生长而不妄加干涉,生养万物却不占有,培育万物却不夸耀,成就万物却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功劳才不会消失。”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一段话才二十三个字,但却呈显多层次之意,自然之道之玄妙亦展现于外。
《说文》云:“美与善同意”,从表面字义来理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即能获得一个道理:
当天下人从自然万物中凸显出“美(好)”来,那么在产生了这个区别的观念之后,将会再引发恶果。
这句话讲出了“相对性”,并进一步的衍生出了“对立性”。美与不美、善与不善的标准是人类认知下的产物。当人们产生了一种衡量的标准,同时间会人为的扭曲了万物自然生存状态,破坏自然之规律。换言之,人们认定的标准,让天下皆知美、让天下皆知善,但却也违反了自然,并制造了恶果。
至于好坏的“相对性”在衍生出了对立性之后,可能就会严重的破坏天地生命自然并存的平衡、融洽。
例如,某个群体中的一个好人获得了表扬,可能就有人因此而生出了忌妒心,并给彼此带来伤害,扭曲了人与人的自然关系,败坏了和平共处的状态。
由此可见,相对的观念、区别是形成矛盾的根源。也就是说,在万物自然而生而成之间,人类自以为是的好坏之见,反倒干扰了自然之道。
此外,这句话还可从“养身”角度来讨论。
汉代《老子河上公章句》将老子的这一段话,列入了“养身”层次中。不过,我们能从这一段话获得什么样的“养身”的警惕呢?
简而言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说出当人人皆爱“美”时,就会令人产生逐美之心;当人人皆注重“善”誉,就令人萌发求名之心。当大伙儿在追逐稀少的好东西或是竞争第一名的美誉时,在其中的人们就自然而然互相争取着利益矛盾,内心间也被激发出了涟漪,人际关系也就会出现对立。
结果就是,后续招致的纷扰、争端前后分裂了原先存有的谐和、融洽,招来的丑恶事对人们也就会产生了伤害、不利“养身”,最终当然就是不美、不善了。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