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李白最冷门的词作 却拥有最高评价(图)

谈《菩萨蛮》

作者:清浅  2022-10-02 10: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提及唐代诗仙李白,众人均能举出一、两篇经典诗作,但殊不知,李白也是有写过词的,而且还获得极高评价。民间相传情景交织的《菩萨蛮》正是李白亲写的词,全词结构缜密,句句紧密扣合,连各句含义亦交织融洽,创造出浑然天成的意境。

谈《菩萨蛮》之“词牌名”

在讲述这一首从客观景物的渲染过渡至角色的内心描摹的词作之前,先来讲讲一提及宋词就绝无避开可能的话题--“词牌名”。

宋词的“词牌”是词的格式,但凡没有了格式,词就无从填起。除非词作者如同柳永那般精通韵律,擅长自制词调。

词与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格式仅有四种,词的格式逾一千种,且每首词均有其特定的名字,也就是词牌。其实,词牌并非唯一,经常出现一个词牌存在数种格式,或是多个词牌共用一个格式的情况。浅白地来理解,所谓的“词”,实际上等同于古代的歌曲,词牌正是曲子。

那么这一个甚为奇特的词牌名《菩萨蛮》,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据悉,菩萨蛮,本为唐朝教坊曲。书籍记载:唐朝大中年(公元847-859年)初,女蛮国曾经派遣使者来大唐进贡。这些使者披金戴银,高髻金冠,形似菩萨,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教坊当时据此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起伏的情感,制作了《菩萨蛮曲》,后来的文士亦往往“效其词”,《菩萨蛮》遂逐渐演变为极受欢迎的词牌。

唐朝武功人苏鹗在编写的笔记小说集《杜阳杂编・第三卷》中,载道:“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其国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也就是说,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顶着梳着高高的发髻,当时教坊依据这一菩萨蛮队制成了《菩萨蛮曲》。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翻译

平原上的林木烟雾迷蒙似织物般,宛如衣带的山色,极为碧绿。暮色进入了高楼,有人正在楼上发愁。美丽洁净的台阶徒然伫立着,归鸟急促地飞翔着。何处是归返的路程?经过了长亭,随后接续着短亭。

句末的“长亭连短亭”,是描述了古代设置在道路旁边提供给行人歇息的亭舍。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骠骑大将军庾信在《哀江南赋》中的“十里五里,长亭短亭”,正说明了每隔十里设置一长亭,五里设置一短亭的状况。白居易在编写的类书《白孔六帖・卷九・舘驿十・驿马》中,有载:“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古人评说

这一首《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与描绘一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心绪的《忆秦娥・箫声咽》均获得高评价,且一同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像南宋词人黄升即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之一》中大赞:“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

不过,历代不乏质疑词作并非李白所写的声音。

宋代僧人释文莹《湘山野录》载道:“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明代官员顾起纶云:“唐人作长短句,乃古乐府之滥觞也。李太白首倡〈忆秦娥〉,凄惋流丽,颇臻其妙,世传太白所作,尚有〈桂殿秋〉、〈清平乐〉等,亦有以太白时尚无词体,是后人依讬者,或以〈菩萨蛮〉为温飞卿作,然《湖山野录》谓魏泰辅得《古风集》于曾子宣家,正以〈菩萨蛮〉是太白作,则流传亦已久矣。”

晚清经学家刘熙载《艺概》云:“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阕,足抵少陵《秋兴》八首”。刘熙载还提及《菩萨蛮》的创作时间:“想其情境,殆作于明皇西幸后乎。”

针对李白创作此词的用意,明末政治人物曹学佺在《蜀中广记・卷一百四》中表示:“此思蜀之作也。”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