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经》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善的良书。(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
《忍经》为元朝人吴亮所著。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忍经》一书。《忍经》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善的良书。
《忍经》中有近百个故事,是历史上真实人物关于“忍”的实例。本篇笔者为读者介绍《忍经》中关于北宋名相陈尧佐的故事。
陈尧佐,字希元,号知余子,是北宋名相、书法家、诗人、水利专家。他是左谏议大夫陈省华之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节度使陈尧咨之兄。
端拱元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陈尧佐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仁宗时,陈尧佐官至宰相。景佑四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尧佐去世后,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原文】未尝按黜一吏——陈文惠公尧佐,十典大州,六为转运使,常以方严肃下,使人知畏。而重犯法至其过失,则多保佑之。故未尝按黜一下吏。
文惠公陈尧佐,曾做过十个大州的长官,六次任转运使,他以方正而严肃的态度对待部下,使人敬畏。而对犯罪较重的人及其过失,却多加帮助和保护。所以不曾罢免过一位官吏。
丁傅靖编撰的《宋人轶事汇编・卷五》中有一段关于陈尧佐的传奇记载。
陈抟,被世人视为神仙,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陈尧佐初见陈抟时,陈抟惊奇于他的风骨,认为他可以学仙。陈抟带陈尧佐拜访引之同访白合的一位修道人,陈抟问这位道人:“怎么样?”道人掉头说:“是南庵啊,将位极人臣罢了。”陈尧佐不明白南庵是什么意思。
后来陈尧佐担任转运使,途经终南山,碰到路人告诉他说:“我刚从南庵来。”陈尧佐于是派侍从打听南庵的所在地,因而前往游览。前行不过几里,仿佛像平生曾经历过一样。等到了南庵后,马上默记下了自己宴坐及休息的地方。
陈尧佐后来考证南庵修行及示寂的时间,正是自己出生的那天,他这才明白自己的前身是南庵的修行僧。
陈尧佐的更多事迹详见于《宋史・列传第四十三》。
正史中明确记载,陈抟曾对陈尧佐的父亲说:“君三子皆当将相,惟中子贵且寿。”后来果然像陈抟所说的那样。(中子即第二个儿子,就是陈尧佐。陈尧佐后来显贵成为宰相,而且年寿高。)
宋真宗咸平二年,陈尧佐升任开封府推官。陈尧佐上书指摘时弊,言他人所不敢言,因触怒真宗,被贬为潮州通判。到潮州后,新修孔庙,并“选潮民秀者劝以学”,发展潮州教育事业。
咸平三年,百姓张氏母子在江中洗澡,鳄鱼尾随吃掉了儿子,母亲无法施救。陈尧佐听说后非常悲伤,派两个小吏划小船持网前去捕捉。鳄鱼最为凶暴,无法网获,到此时,却顺服制服,陈尧佐撰《戮鳄鱼文》,把鳄鱼示众街市并就其烹杀。时人都感到惊异。
陈尧佐知寿州时,发生大饥荒,陈尧佐带头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饥饿的人吃,官吏和百姓都献出大米,赈济几万人。
陈尧佐在水利上的成就造福后世。为防钱塘潮,他提出了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他发明了木龙杀水法,制造木笼以减除水怒,又修筑长堤,人们称作“陈公堤”。他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成为长期造福百姓的“柳溪”。
陈尧佐曾任两浙转运副使,当时由于钱塘江潮水凶猛,篝石堤被大水冲塌,官府急募民夫垒起,翌年复被水冲垮。陈尧佐认为按旧方式砌垒石堤是挡不住狂涛巨浪的。于是,不避危险,亲率水工勘察,反复试验后,决定以薪实土夯实筑堤。即先行砌垒石堤以挡浪涛,而后又于石堤之外,筑以薪实土堤,反复夯实,才将狂涛钳服。
陈尧佐任河东路转运使时,根据河东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依靠石炭为生的情况,奏请朝廷免除税收。又减少泽州大广冶铁课税几十万。
天圣三年,陈尧佐移任并州知州。每次汾水暴涨,并州百姓往往忧虑,陈尧佐替他们修筑堤防,栽植柳树几万株,修造柳溪,百姓赖其利,使汾水之堤转危为安。
天圣七年,陈尧佐拜枢密副使。其后以给事中之职任参知政事,又升尚书吏部侍郎。庆历四年,陈尧佐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陈尧佐性情勤俭节约,看见动物必定告诫左右侍人不要杀害。器物衣服坏了,随时就缝补。自号“知余子”。
欧阳修赞陈尧佐曰:“公为人刚毅笃实,好古博学。居官无大小,所至必闻。”“惟勤其始,以享其终。惟能其约,以有其丰。休庸显闻,播美家邦。有远其贻,有大其继。刻诗垂声,以质来裔。”
(待续)
責任编辑: 申思茗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