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看封神】纣王女娲宫进香(中)(视频)

第一回: 上天垂象皆如此 徒令英雄叹不平

 2021-07-14 07:0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女娲 纣王 封神演义
女娲补天(图片来源:手绘插画 Winnie Wang)

前言:《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共一百回。故事由商纣王题诗调戏女娲、苏妲己进宫魅惑纣王开端,以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的中国历史为背景,描写了商朝与周朝的对抗,以及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法、破阵封神的故事,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做结尾。

石涛: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和中国明朝的四大名著、《封神演义》等故事背后的内涵,对今人存在着借鉴意义(对生命的认识),共同影响着今人。也是这一番认识,所以觉得很值得跟大家分享我个人对《封神演义》的理解:

上天垂象皆如此 徒令英雄叹不平

《封神演义》讲的是神仙的更替。神仙的更替没有从夏朝开始,是从商朝开始演义的。“夏、商、周”的兴起、衰败,是一个铺垫。

中国朝代的更替,我个人感觉也有“天、地、人”的概念。而大禹治水——可以说是在切割神与人之间的关系——之后的夏朝,是一个过渡过程。这里面有着很多的神迹。大禹治水有谁知道大禹当时是什么样儿?有谁知道?

我们上学学的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很勤劳)。全是共产党洗脑的,现在想起来根本不是。大禹治水,一定有他背后神迹的东西在其中。

就现代来讲,有很多历史真相缺失了、没了。

而商朝走到纣王时,怎么接?

纣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帝乙生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寿王。

纣王在他那辈有两个哥哥,一个叫微子启,一个叫微子衍。微子启是长子,纣王是老三,叫寿王。在当时,他怎么去接的班呢?就是因为有一次他跟父亲、大臣游王宫的后花园时,那大殿的梁掉下来(其实我觉得这就是问题了)——他里边就这么写的——飞云阁塌了一个梁,然后寿王去托这个梁,力大无比。

因帝乙兴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因飞云阁塌了一梁,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因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上本立东宫,乃立季子寿王为太子。后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随立寿王为天子,名曰纣王,都朝歌。

寿王托梁,等于是帮了——应该是:救了父王。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就奏本立寿王——因为救了大王了,那么立寿王作为太子。他两个哥哥就没有被立储。等于是大臣参与了人家家里的事。那哥仨是亲哥仨,对不对,你大臣为什么说老三要接班作太子,那老大、老二怎么办?

这里出了个故事,故事在哪?

就是说:当时这个梁下来,大梁下来折了,其实意味着商朝完了。完在谁的手里?完在了寿王手里,因为寿王救了他,但寿王同样毁了他,其实里面就有着这种相生相克的道理。《封神演义》是故事来的,他有意思就在于里面包含了一些含意。而你看得懂、看不懂?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觉得《封神演义》他有意思就是在这儿,而且故事发展都是首尾相扣的。就像拍电影似的,电影前头出现的所有的人物,后头都得有交代,你没交代,这圈儿画不圆。

其实说了半天,永远都是一个道理,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商容、梅伯跟赵启就推崇他做为太子,从而纣王就出现了。

而当时“老王”死了之后,是委托文太师作为摄政王,来帮助立寿王为太子,成为纣王,定都在朝歌。这就是纣王当时出来的故事。

你要知道,商容是撞柱而死,梅伯跟赵启都是跑路而死,这三个人都被纣王害死。他们推崇、推荐的纣王,成为太子,接了班,结果他们死在纣王手里,这书里都这么写的。这本书留下来是有它的缘由所在。

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元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纣王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

文有闻太师,武有武成王,所以文、武相配,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有原配夫人姜氏,西宫妃子黄氏——黄氏是黄飞虎(武成王)的妹妹。

姜氏应该是南伯侯的女儿,还有一个杨氏。这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德行贤静,柔和贤淑,纣王坐享太平。万民欢乐,风调雨顺,国泰安民,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诸侯进朝于商国。有四大诸侯,统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就是山东。南伯侯叫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一个大诸侯领着两百小诸侯,一共有八百诸侯,立足商朝。

其实那小诸侯就像附属国似的。每个诸侯都是相对独立的,但他又有一种宗属之间的关系。我以为这就讲出了当时商朝的行政划分、行政的概念。

其实有得一比,如果看一下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意大利就是诸侯国,他叫城邦国,一个城就是一个国,城邦之间有战乱。包括当时黑死病也是跟文艺复兴时期共生的。所以,西方那时候的城邦概念和“八百诸侯”有得一比。

纣王七年,春二月,忽报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太师闻仲奉敕征北。不题。

纣王七年,春天二月忽报朝歌,说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那闻太师奉旨去征北。所以七的定数很有趣——纣王七年出的事情,这同样是在七的定数中。故事就这么讲的。

一日,纣王早朝登殿,设聚文武。但见:瑞霭纷纭,金銮殿上坐君王;祥光缭绕,白玉阶前列文武。沉檀叆叇喷金炉,则见那珠帘高卷;兰麝氤氲笼宝扇,且看他雉尾低回。

闻太师出征之后,一天上早朝……金銮殿上坐着君王,祥光缭绕,都是白玉的台阶,列有文武,沉檀(香)八百喷金炉,都是香啊!他就形容当时的那种昌盛的场面。那都是文言词,那咱们就说故事,不说这表面的。

他讲天子……那时候就讲天子了,我不知道那时候该不该讲天子。

天子问当驾官:“有奏章出班,无事朝散。”言未毕,只见右班中一人出班,俯伏金阶,高擎牙笏,山呼称臣:“臣商容待罪宰相,执掌朝纲,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

王上就问了:有本奏的话你就说事,有事说事,没事咱就回家吃早饭,就这么回事。每天早上上班,人家是这么上班,不是现在似的,没事还在那儿待着,人家当头的都不开脸。说右班中出来一个人,跪俯在地,三呼万岁。

所以那个时候的说法满有趣的,那时候说罪臣(很虔诚),他叫:带罪宰相,就是说我还没犯罪,我现在还站着,我还没犯罪。我觉得这话就说得满有趣的,但人家是这么说的,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大家知道,黄历三月十五,姜子牙封帅的时候,也是在三月十五,出征的时候是三月十五,讨伐商朝的时候是三月十五。所以日子、时辰它是有定数的,所以这故事的中心是在女娲身上。

女娲招狐狸也是三月十五,因为出事出在那天。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殿下驾临女娲宫降香,他叫降香,上香嘛。结果纣王说了一句——

王曰:“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

这句话就说出毛病了。作为商朝的一个接班的王,他竟然不知道女娲是谁,忘本、忘祖。忘祖宗啊!这是……其实这里面就已经暗含纣王是有问题的。他不知道女娲是谁,忘却了祖宗也就埋下了一个伏笔。

因为忘祖,从而出现他是最后一个——里面包含了一种生命运转的含意。就是说,不是他想不想,也不是他愿不愿意的问题,你可以看到很有趣的生命规范在其中。

有朋友说,他到底是有知识、没知识?有文化、没文化?纣王有文化、没知识?不知道?其实对我们很多朋友同样如此,对我个人也同样如此。就像我没读过很多书,不爱读书,而没读书的原因,就是当时老师埋汰我——小时三四年级的时候——“这辈子你学不好中文了。”

唉呀!老师都说我学不好了,家里很穷嘛!入红小兵也入不上,前途那恨不得死了过。大家别乐,真的,共产党害人是这么个害法,就是那个人就像要死过了一样,给我的感觉就这样。

所以这是一个故事背景,故事的表面有各种原因,其实背后早已定格了他的命运。所以,当纣王问起来,说女娲有何功德的时候,这都是在铺垫商朝完结,完在他手里的原因。其实这就跟习近平现在有了一比——不是他要不要,就命中规定。

商容奏曰:“女娲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圣德。那时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乃采五色石,炼之以补青天,故有功于百姓。黎庶立禋祀以报之。今朝歌祀此福神,则四时康泰,国祚绵长,风调雨顺,灾害潜消。此福国庇民之正神,陛下当往行香。”

所以,大家要祭奠女娲,要祭奠她,要供奉祂。商朝的后代都要祭奠祂。有这样一个背景。

那作为一个商朝的继承者,纣王竟然不知道女娲是谁,所以这是一个埋伏的伏笔。说,今天的朝歌如此昌盛、如此太平,女娲就是我们的福神。四时康泰、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无灾无祸,乃是保护老百姓的正神,所以殿下应该去上香。

王曰:“准卿奏章。”纣王还宫。旨意传出;次日天子乘辇,随带两班文武,往女娲宫进香。

纣王那时候喊:好啊,你说得太好了,老宰相说得太好了,走!明天咱们就去。所以纣王还宫传出旨意,明天到女娲宫上香。

所以第二天就乘辇,带文武双班往女娲宫进发。

——此一回纣王不来还好,只因进香,惹得四海荒荒,生民失业。正所谓:“漫江撤下钩和线,从此钓出是非来。”

然后这写书的就写了,这回可好,纣王不来还没事,纣王一来只因为进香,所以惹得四海荒荒——正所谓:“漫江撤下钩和线,从此钓出是非来。”

这句话非常有味道。这句话应对后面的姜太公钓鱼,我们今天叫“愿者上钩”那是胡说,是现代人太利益心。姜太公钓鱼,“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与“漫江撤下钩和线,从此钓出是非来。”成为阴、阳对照的两个概念——都是钓鱼,心态完全不同。

漫江撒着钩和线——吃饱了撑着没事找事。而为什么吃饱撑着没事找事?——他要占便宜,他要获得,他要索取。从此钓出是非来,里面最大的概念就是人力之所为。鲤鱼跳龙门,鱼可以自己往上跳。后面在周武王和姜子牙渡黄河的时候,就是鱼跳上来。

鱼跳上来了,然后姜子牙当时就喀、喀剁了,给煮了鱼汤吃了。给武王急的……武王说这怎么能……然后姜子牙还有了一番解释——鱼是自己跳上来,但不要出手去伤。其实他讲的是这么个道理。

这里面的关键问题是商容,商容出手,一切都是对的,一切都在理的,但他也是错!错在哪?就是把纣王招出事。

如果你一定要讲出个道理的话,就是:当纣王说女娲是谁的时候,商容就应该明白,坏了!大王都不知道女娲是谁,忘祖宗了!他忘祖宗这事就不好办了。他有多大诚意啊?(他都不知道女娲是谁)。你讲完之后,纣王真去了,到那一看女娲,唉呀,贼漂亮啊!我来首诗吧!

我也看过原来国内拍的《封神演义》,那根本就没有这种含意在里头……因为纣王不知道女娲是谁,所以他才敢题那首诗。而因为商容不能洞悉到纣王不尊重女娲,你就不应该让他去上香。

可是有谁知道,有谁能明白啊!?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很多事是同类的,那有谁能把握得了呀?对吧!又回到那句话:“沉默是金,智者无语。”麻烦都是嘴招来的。

所以商容的一番好心合情合理,完全都对。但是在更大的背景之下,他既吻合了天意,同时又教诲着今天的人。

然后就说太子乘辇,驶出凤城,什么旌旗,“龙光剑吐风云色”、“赤羽幢摇日月精”……那时候都是那么形容,用这种仪仗之势,去形容他的氛围。

怎见得,有诗为证:

天子銮舆出凤城,旌旄瑞色映簪缨。

龙光剑吐风云色;赤羽幢摇日月精。

堤柳晓分仙掌露;溪花光耀翠裘清。

欲知巡幸瞻天表,万国衣冠拜圣明。

如果说这种仪仗之势,或者朋友们想像不出来是什么样的?习近平的七十年大典,它其实是这个意思。那就是王出来了,得有那个仪仗之势,得有那种概念。所以这种东西都是“国家形象”的概念……◇(待续)

責任编辑: 陈锦缘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