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理想人格的典型:君子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图片来源:FREDERIC J. BROWN/AFP via Getty Images)
孔子的理想世界
孔子的理想世界是一个个体与群体和谐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个人追求理想人生,可以达成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技术与经济停滞的时代,一九七二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顾志耐称之为“传统停滞时代”(traditional stagnation epoch)。传统停滞时代并非没有技术进步,而是没有长期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偶发一次性的技术进步,使劳动生产力提高,社会的总产值,即GDP增加,人均产值因而增加,生活改善,然而人口随之增加,使人均产值重回原来的水准。所以传统停滞时代只有GDP增加,没有人均GDP增加。因此孔子的理想世界,不追求经济进步或经济成长,只追求社会和谐,让人民在和谐的环境中安居乐业,过幸福的日子。
十八世纪后半,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展开,技术进步在科技研发和资主义制度支持下,取得长期持续不断的性质,带领世界进入顾志耐的现代成长时代(modern growth epoch),理想世界就必须在社会和谐之外,加上经济进步或经济成长。
伦理优先的价值观
孔子的理想人生最根本的部分,是伦理优先的价值观。所谓价值就是可以直接满足我们内心需要,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东西,主要为伦理、财富,以及社会地位与名声;由于可以直接满足我们内心的需要,所以叫作“内在价值”(intrinsicvalue),也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目的”(ultimate end )。
伦理就是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伦理的实践是道德,道德表现在行为之上为品德,具有品德之人为君子。君子是孔子理想人格的典型。孔子的理想人生包括三个阶段,代表三种不断提升的境界,就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四十五》)
孔子的理想世界是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如何从追求个人的理想生活,到达成理想的世界,就是孔子一生念兹在兹所追求的“道”。“道”就是道路,一条达到目的的道路,有时也表示一种原则,一种理想或一种思想体系。
这三种境界可以进,可以止,可以退。代表儒家动态平衡的理想人生。儒家永远追求更高的理想境界,希望对社会有更多的贡献,从“安人”到“安百姓”。
不过“修己以安百姓”需要很多主观和客观的条件,“尧、舜其犹病诸”,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也不需要每个人做到。儒者进则兼善天下,退则独善其身,只做社会的资产,不为社会的负债。停留在任何阶段都可以安身立命。
“修己”是养成个人完美的人格。完美的人格不仅包括品德,也包括知识与才能。“修己以敬”是说以认真虔诚的态度,修养自己的品德和学问,达到人格的完美。
追求理想的人生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六》)虽然“志于道”,亦即立志追求理想的人生,但不必一定做到“安人”和“安百姓”。但一定要站稳道德的立场,常抱仁慈的情怀,游息于各种才艺之中。
孔子说:“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六》)不过伦理源于人性利他之心,富与贵源于人性利己之心。人的利他之心薄弱,利己之心强烈,所以淡泊名利方能优先伦理。因此子路问成人,孔子的答复,除了“臧武仲之知”、“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还有“公绰之不欲”。(《论语.宪问.十三》)
从以上的讨论可知,为什么儒家不需要功名利禄,依然可以快乐的过一生。
本文整理、节录自孙震《孔子新传》一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由天下文化授权转载,欲阅读完整作品,欢迎参考原书。
責任编辑: 帝佐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