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愁》童谣。(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1907年的日本,一位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娶了房东的女儿春山淑子(はるやまとしこ),那时日本正好流行一首叫名《旅愁》的童谣,李叔同的妻子常常唱起这首歌。这首歌是日本熊本县诗人犬童球溪,依据美国一位作曲家J.P.Ordway的曲调改填的。《旅愁》和犬童球溪的另一支填词名曲《故乡的废家》,都是犬童为孩子们编的《中等教育歌唱集》中的一部分。歌中唱道:
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 ;独自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
这位诗书画音皆通的大才子曾留学于东京美术学校和音乐学校(东京艺术大学前身),专攻西洋绘画和音乐,1918年于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吃素念佛,原名为李叔同的弘一和尚。
话说李叔同从日本回国后凭籍着隐约的记忆,重新为这首歌填写了中文歌词。并由他的学生丰子恺发表在《中国民歌50首》中。歌中是这样唱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由此,中国版的“送别”犹如天籁之音,缭绕在无数中国人的心中,传唱至今。
中国版“送别”作者李叔同。(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日本音乐对日据时代的台湾影响力
日本音乐指1890年之后融合日本民族情调传统的歌谣,旋律接近人声的自然韵律,由日本民间艺人抒发而出揉合了日本古典民谣音乐和歌曲,演唱内容多为男女情怨、婚丧嫁娶、离情别绪等等。
台湾在被日本统治时代,尤其是1930-1940年代的台湾唱片公司多是由日本人经营,因此当时台湾的本土音乐人便以日本流行音乐为学习模仿的对象,从而使得早期的台湾流行歌曲深受日本流行音乐影响。
闽、南语歌坛早期的原创歌曲如:“四季红”、“月夜愁”、“望春风”、“雨夜花”以及“港都夜雨”和后期的“爱拼才会赢”都是受日本音乐创作影响的范例。
日本流行音乐对香港歌坛的推动与促进
香港早期流行音乐,一方面以美国民谣和流行歌曲为借鉴,另一方面也深受日本流行音乐的影响。当时的作曲风格,延续三十年代以来的上海流行音乐的创作风格,介于中国民族音乐与欧美流行音乐的结合体。
但随着商业流行歌曲时代的到来及香港唱片公司的国际化,大量优秀的日本歌曲被“拿来主义”的音乐人改编后走入香港歌坛,使日本歌手和作曲家的畅销金曲,几乎成了被香港人改编制歌的高峰期。
如1978年,日本歌手五轮真弓推出的单曲“灰烬”被徐小凤改编成为“夜风中”。
1980年的“恋人啊(恋人よ)”及1981年的“Revival重演”被改编为谭咏麟的“忘不了你”及“雨丝情愁”。
而谷村新司,以一首“星(昴)”震撼日、港、台歌坛。
张学友的“遥远的她”、梅艳芳的“孤身走我路”、张国荣的“共同度过”、“有谁共鸣”等等诸多歌手的流行歌曲代表作都均翻唱自谷村新司的歌。
当时谷村新司,中岛美雪,玉置浩二这三位歌手,被翻唱的日歌最多,那时可以说是这三个日本歌手养活了大半个香港歌坛。
谷村新司(图片来源:YouTube截图)
谷村新司在他的音乐生涯中创作了超过700多首的音乐作品,其中有近50首被改编成中文歌曲;中岛美雪是日本著名的才女创作歌手之一,约有70首作品被改编为100多首华语歌曲;玉置浩二的则有超过30多首被改编翻唱。
这其中就包括邓丽君、谭咏麟、张国荣、李克勤、张学友、梅艳芳、陈慧娴、郑秀文、刘德华、黎明、郭富城等等都翻唱过大量的日本歌曲。
被听众们广为耳熟的:中岛美雪著名的歌曲有邓丽君“漫步人生路(中岛美雪ひとり上手)”、王菲“容易受伤的女人(中岛美雪ルージュ)”、范玮琪“最初的梦想(中岛美雪“乘坐在银龙背上”)”陈慧娴“恋恋风尘(中岛美雪“舍てるほどの爱でいいから”)”等等。
旋律的共鸣
日本音乐为什么对香港有如此巨大的反响?
其一,基于日本音乐旋律的东方化,这是最重要的因素。
其二,日本流行歌曲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听觉习惯;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第一个感觉是听旋律的,而不是节奏;中国人注重旋律的优美、感人和好听;而不是追求西方和声的复调与配器的如何精美。
其三,日语歌曲的歌词极其精美、绝伦,而且题材多样化,在文学性上与日本诗歌的发展密切联系,翻译成中文虽然有一点点的忽左忽右,但依然能保留原作的精彩和其精髓;这些都是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力。
日语很好听,因为日语的音节结构很有特点,除了促音,拨音等特殊音节之外,其他的都是由辅音+元音或一个元音构成。绝大部分的音节又都以元音结束,因此,日语整体上比较上扬,富于歌唱性。
从歌曲的创作题材上看,日语歌词丰富、视野广阔、题材多样化。从民谣到流行乐队、偶像组合等等,日语歌曲的形态多样化,演唱的面宽广,可谓包罗万象,丰富多彩。
日本音乐种类繁多,日本人特别注重“心灵减压音乐”,据说对大叔大妈“更年期的音乐”都准备好了。
古村新司专辑。(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