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问安南事,安南风俗淳。
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
玉瓮开新酒,金刀斫细鳞。
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这首《答北人问安南风俗》,历来相传的版本众多。其中一种说法是由明朝时的越南(当时称安南)国王胡季犛所作。明永乐二年,明朝大臣李锜出使安南。李锜自恃是大国使臣,傲慢无礼,认为安南“僻在西南,本非华夏,风殊俗异”,视安南为蛮夷。因此,才有了国王胡季犛作诗答问,极力宣赞安南人文。
全诗工整规范、平顺畅达;既不乏一国国君的大气,又兼备墨客骚人的深婉。一句“风俗淳”,如此简单、而又如此动人,是多么得体的回答、多么自信的表述!“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仅这一联对仗之工整、气度之恢宏,就足以显示华夏文明教化之深远、安南古国受教之真淳。和故事中双方的互不服气相比,从诗意本身,我更愿相信这是一场亲切的问答、善意的寻访:“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两句,仿佛就是王维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的慇勤答语。谁又说,那偏居海天一涯的小国寡民,不是另一个世外桃源呢?
不禁又想起《红楼梦》里那首“竟比我们中国人还强”的真真国女子的诗: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江南的春天如此清楚真切、依稀仍在眼前,怎不叫我这曾游览天朝上国的异族旅人也魂牵梦萦?这好似邓丽君情歌的深情咏叹,又岂不是发自肺腑的对中土华夏的挂牵?
笔者曾在泰国看一场表演时听到歌者用中文演唱邓氏的“梅花”。去家千里、异乡殊俗,即使神州大地被共匪红龙窃据长达六十余载,仍能在异国的土地上听到来自中土华夏的声音,一时间不由得悲欣交集、涕泪纵横。这“千手万指”的母亲!虽不是许多人的故乡,却孕育了多少故乡的文明;虽不是故事中的安南和真真国国土意义上的故乡,却又曾是多少人精神上的故乡!
耳听邓丽君的“几多愁”,仿佛可以想见烽烟彼时,佳人殷殷遥望故国之深切。重洋回首,我亦热切盼着今日的神州大地能再有“风俗淳”的一日。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