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张炳良撰文斥港府政治敏感度不足思虑不周(图)

 2020-06-02 16:2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反送中运动期间警察向示威者发生催泪弹。
张炳良表示,反送中期间港府靠警察以暴力镇压来解决问题,失去和市民修补关系的机会。(图片来源:MOHD RASFAN/AF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0年6月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怀橘报导)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今(2)日在《明报》撰文,他批评港府自去年反送中运动以来一步错,步步错,造成今日无法挽回的局面。

张炳良在题为“修例风波如何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文章中表示,反修例风波改写了香港的命运。他指出,修例旨在堵塞长年漏洞,采用国际惯用模式,但港府政治敏感度不足,思虑不周,未考虑到香港与大陆的引渡安排,会涉及不同的司法制度,而香港与台湾的引渡安排,也会涉及“两岸”政治和“一中”的敏感争议。因此修例建议一推出,便引起社会反对,民主派、法律界、工商界等都表示反对修例,惟政府把法案直上立法会大会审议,更让人怀疑事件背后有重大阴谋,从而演变成政治风暴。

张炳良认为,当初几十万至百万人上街时,政府未能及时平息民愤,反而犯了政治人皆知的“挤牙膏式”回应。他指,当群情汹涌时,如政府可以处置得宜,便不会覆水难收。当时政府应部署其它解决方法,他建议,最佳做法是把陈同佳案特事特办,至于修例之事,可从长计议。但无奈港府和中央皆认定抗争运动由外国介入,“遂以对外的政治凌驾对内的政治,结果两者皆失”。

文章指出,港府错判形式后,迟迟不肯撤回条例,不肯成立法定调查委员会。港府放弃追查真相,以及同市民和解的机会,结果威信扫地,成为最大输家。而市民反对暴政的决心越来越强烈,港府只有试图靠警察以暴力镇压来解决问题。但怎知又赔上警队“多年来建立的亲民信誉”。

张炳良也在文中分析回归后三大转折点,他表示反送中运动并非凭空而降,而是有迹可循。香港和北京制度、社会的差异是根本原因。当年23条立法是第一个转折点,占中运动是第二个转折点,第三个便是反送中运动。他解释,北京对港基本政策就是香港不能乱,北京也不认为香港可以有“真自治”,香港自治必须是“由中央授权特区的内部自治”。因此当港人要求真普选、真自治,几十万、百万人上街时,北京便认为香港失控,“止暴制乱”压倒一切,北京更视泛民为“美国前哨”。

张炳良在文中表示,“幽灵放了出来就回不到过去”。目前香港社会撕裂,官民互不信任,形同陌路。香港夹在美中的角力之间,前景未知。对于国安法,他指出,法例在于细节,当局是把大陆法例照搬香港,还是用符合本地的法律概念,并确保港人受《基本法》赋予的自由和权利有所保障,在罪行定义、罚则,以及何执法和审讯等方面是否符合香港法律。他在文中问,“国安法通过后会是怎样的香港?”是End of Hong Kong,还是凤凰浴火?

他感叹,“当灵魂渐游走出‘一国两制’躯壳,主政者不善于疏导”,以及在“经济受创、民主停滞下”,普罗大众及年轻一代怎可能对未来有自信?

张炳良在文末表示,“真正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政治重建”,逐步解开怨节,启动改革,但此路难行。他说,如果北京当局“宁取北风而非阳光之政策”,那民间抗争只会继续,“任何再出发之声都是徒然”。香港是港人安身立命之所,市民是否会安然接受这种命运?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