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央行持续放水数月 经济学家:警惕金融危机(图)

 2020-05-10 20:2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宽松政策 金融危机 中共病毒
中国央行持续放水数月,经济学家提醒警惕金融危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5月10日讯】(看中国记者赵晓彤综合报导)中共病毒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持续。北京在货币及财政政策上的宽松已成定局,不论是搞基建还是计划向实体经济注水,均引发许多经济学家关注。并且对于近期市场已经暴露出的问题,经济学家警示有潜在的金融危机风险。

据一财网报导,5月12日,江苏财政厅将发行463亿元(人民币,下同)专项债,并指出此举将拉开5月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的序幕。市场预计, 5月份专项债规模可能达到1万亿,或为近年单月发行量最高。部分专家预测,今年专项债规模或接近4万亿规模。

此前,4月10日,中国央行公布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记者会上,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称,中国央行在第一季度已释放长期流动性2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达7.1万亿元。

北京在货币和财政两个领域施行宽松政策已成定局。虽然北京当局一直在喊“六保、六稳”,释放流动性支撑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但似乎资金的走向并不乐观。

不仅有经济学家对再度大举投资基建表示悲观,对于流动性过量,资金出现套利、流入楼市等迹象,经济学家提出有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

经济学家的悲观

5月4日,网易财经《长盛时间》栏目引述中证焦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许维鸿指出,中国出口部门依然还在挣扎之中。过去几年中国经济一直在增长,但产能过剩并没有改变,疫情打击了一些产能,现在,好不容易等来一个机会可以去产能,去杠杆。但是有很多人说要刺激经济,稳经济,再继续搞基建。如果还是这样,真的是没办法解决产能过剩这个问题。

并且表示,如果各级政府官员还乐观的等待着央行接着印钱,接着搞基建,“这是我最悲观的地方。”

让企业“休养生息”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北京出台四万亿刺激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令经济学家们都记忆犹新。对于此次宏观政策的重点,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要放在养活企业方面。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新基建、老基建,也重要,但是肯定不是重点。目前,重点在于民生救助和企业纾困,要让企业休养生息。

曾担任过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贺铿也对路透社表示,无论是低息贷款抑或财政的贴现资金,确保精准投放到实体经济才是至关重要。并指出,现在比较令人担心的是宽松政策下,要防范潜在的金融财政风险。

他认为,要尽量减少或避免加杠杆,尽量让‘企业强,人民富’,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好基基础,才能防止金融危机。

资金被转手套利 风险向金融体系集中

近期中国大陆暴露出关于楼市和企业套利等消息也在印证贺铿的担心。

路透社报导指出,由于目前企业发债成本很低,很多企业用低成本获得的资金进行套利,而未能真正投入到实体经济。分析引述一位上市银行管理层人士称,现在企业拿到银行的资金即时再存起来,都能挣钱,而且这样企业还能活下去。在今年这个形势下,如果去生产,就是亏,可能都活不下去。企业为什么还要去拿钱生产?

不仅资金存在无法流入实体以刺激生产的可能,还有大量资金已流入了楼市。

3、4月,深圳楼市房价出现异动,据《新京报》报导,原本用来救助中小微企业的可获贴息房屋抵押经营贷,在中介、银行私及炒楼者通力合作下,疑似变相流入了楼市。

此前,路透社专访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曾建议,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要谨防资金流入楼市股市,避免由此引发泡沫破灭而导致金融危机。他指出,如果资金再次大规模流入房地产市场,会鼓励炒房而抑制真正的住房需求,那么房地产崩盘就不远了。而在中国,最能引发金融危机的就是房地产业的债务断裂。

对于中国金融危机风险加剧的问题,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也曾指出,近年来金融资产风险明显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集中。2018年末,金融机构承担风险的占比较2007年末提高了14.2个百分点。而金融机构的风险相当部分最终要由政府承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