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次刺激经济 金融危机后遗症重演?(图)
《路透社》披露中国央行或加大宽松政策力度。(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4月9日讯】(看中国记者赵晓彤综合报导)全球经济受中共肺炎疫情重创,各国量化宽松政策频出,叠加数轮财政对策,以期令经济和民生可以度过疫情难关。近日,《路透社》披露中国央行仍将加大宽松力度,外界忧虑2008年金融危机的刺激后遗症是否会再度在中国上演。
宽松政策信贷政策频出 中小企还在喊救命
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30年来首次季度萎缩。企业经营困难,失业人数大幅上升,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北京的经济措施从疫情初期的“抓大”开始转向中小企业。但在几轮量化宽松,释放巨量贷款和流动性之后,小微企业仍处在破产的边缘。
4月8日,据《路透社》引述政策消息人士称,中国央行将继续加大宽松政策的力度,但对债务和房地产风险的担忧,或令中国央行无法跟随美联储进行大幅降息和实施量化宽松。
消息人士并指出,中国央行在持续增加信贷规模的同时也会继续降低融资成本,并特别针对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来说至关重要的中小企业。
但宽松的政策,和持续增长的信贷规模,并没有对中小微企业起到实质的帮助,只是增加了其债务负担,是否可以走过疫情,仍是未知。
北京南四环附近一家烤肉店的老板告诉《路透社》记者,餐厅从4月2日开始恢复营业,但平时午餐的高峰期,餐厅也只有两桌客人。他说,“现在就是苦熬着,对我们餐饮而言最缺的是现金流,估计再这么下去得有三分之一的餐饮要倒闭了。”
对于低利率的贷款,对他来说,作用不大,只是借新还旧的过程,并且贷款只会让他们背负更多的债务。何时能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预期不明朗。
流动性或再度流入“铁公基”
自1月底开始,中国央行持续扩大贷款支持和流动性补充,除了受影响企业,资金还去到了哪里?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在疫情开始后,传统基建项目融资贷款条件开始回暖,也出现宽松形势。许多城投公司也加入“新基建”项目,但传统基建才是城投公司的发力点。
报导引述东北某区县投融资中心负责人的说法,城投投资新基建是蹭热点的炒作,并非技术层面的思考。城投公司对新基建并不熟悉,项目未来如何运作并盈利都是很大的考验。
对于贷款放松,报导举例某大行的金融服务方案,方案称对于重点项目但手续不齐全的情况,目前可按照项目总投资额的30%来核定不超过3年期的项目前期贷款。
《路透社》引述一位不具名的专家表示,目前出台的政策依然侧重投资,无论是“铁公基”(铁路与公路等基础建设),还是现在热炒的新基建,中国经济长期累积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解决,2008年4万亿投资的后遗症很长时间都没有消化完,现在再来一轮不当的刺激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后患无穷。
2008年经济危机时,北京推出“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大量资金注入经济,基建项目遍地开花,中国发改委放松审批条件,密集同意28个城市的地铁规划。其直接结果是大幅推升了中国大陆的通货膨胀和房价水平。
流动性漫注 物价报复性上涨
自疫情最早在中国武汉爆发以来,中国央行向金融系统陆续注入数十亿美元的流动性。
据《路透社》引述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称,据统计,中国一季度各项贷款增量近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万亿元。今年前两个月新增贷款分别为3.34万亿、9,057亿元,料3月信贷投放规模约在2.8万亿元水平。
而中国大陆首季的物价也随之持续处于暴增的水平。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一月CPI同比上涨5.4%,2月CPI同比上涨5.2%。
对于未来物价情况,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对官媒《新京报》表示,复工复产后短期内出现供需错配,需求弹性小的商品价格有大概率会上涨。
这意味着,即将公布的3月的物价数据恐将维持在高位。
《路透社》引述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表示,疫情冲击之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应共同发力保障企业和就业。新增债券一定要在“人”上做文章,而不要再在“项目”上做文章。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