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日前柯文哲在纽约大学举行座谈会。(梁佩绮/中央社)
【看中国2019年3月21日讯】(看中国记者钟灵综合报导)台北市长柯文哲20日在美演说,指两岸当前沟通有障碍、没互信,并表示自己以开放及友善态度与中国沟通。“亲美友中,是台湾最适当的国家策略”,不过对岸愿意与台湾友好吗?
柯文哲20日在此程访美的重要一站华盛顿,于智库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发表演说,美国方面除有国务院人员到场聆听外,包括民进党驻美代表处主任彭光理(Michael Fonte)与美台商会会长韩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等也出席。
最适当的“国家战略”是“亲美友中”
中央社报导,柯文哲在演说中指出,台湾与中国间最大问题是双方“没有互信”,国民党的“九二共识”是“一中各表”,但中国大陆只有“一中”;总统蔡英文虽说“维持现状”,但是“你说什么、做什么,都没有我(指中国)怎么感受重要”,很大问题是“不管是国民党与民进党,和大陆方面是‘完全没有办法对话’”。
他也指出,对台湾来说,最适当的“国家战略”就是“亲美友中”,以及扩展到“亲美日、友中”。他指出,“台湾价值”就是在台湾已实现且和美国共享的许多“普世价值”,包括民主、自由、人权等。
他又说,台湾就像是“硬件中国制造、软件美国制造”,台湾当前要考虑如何“生存(survive),而不是以小搏大(leverage)”,人民的福祉是最优先考虑,并再次提起以色列中犹太人与穆斯林持续百年的争端为例,称“我们不要幻想在很短时间内解决很多问题。”
BBC:仅提宏观策略 留下一地问号
《BBC》报导,虽然柯文哲没有明言参选总统,但他此行拜访了白宫国安会与国务院、国务院代理亚太副助卿史墨客(Hanscom Smith)、国安会主管中、台与蒙古事务的主任简以荣(Ivan Kanapathy)等美方官员,完成了此前“总统参选人访美的标配行程”。《BBC》形容,“柯演讲时使用的40页白底黑字演示文稿PPT,以他的简历揭幕,让这场演讲显得更像是一场政治面试了。”
报导指出,在谈到两岸关系时,柯文哲以医患关系为例,“医生对病人好,不一定得到病人友善的回应,但是99.5%的情况,”他又说,“活在世上,不要为0.5%放弃99.5%。”
不过,BBC指出,在宏观的“亲美日、友中”策略下,却留下了许多问号,以及没有任何具体政策的陈述。“在美中对抗之中,台湾如何能不被迫选边站、与两国同时保有友好关系?自称抱持善意的他,打算如何建立两岸互信?两岸对台湾地位认定存在根本差异的这一难题,他提出的‘五个互信’,能解吗?”
BBC也重提,2016年至今,柯文哲曾多次以“僵局”形容两岸关系,直言“两岸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已经没有互信了”。
美国专家:陈述现实 但未提具体策略
主持研讨会的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罗曼(Walter Lohman)向中央社表示,柯文哲是陈述现实情况,“中国就是台湾最近邻居,台湾没办法搬家”,但这不代表中国怎么说、台湾就要怎么做,而必须认清的现实是,双方得有某种“可运作的两岸关系”。
他强调,在柯文哲演说中,没看到有任何违反这一现实的陈述,但至于如何打交道、要有哪些妥协,是另一问题。
至于中国是否会愿抛弃“九二共识”、以“两岸一家亲”与柯文哲对话,罗曼表示,自己不确定“两岸一家亲”是否就是柯文哲要与中国打交道的架构。“如果柯想追逐更高职位,中国应该会明智地与柯文哲打交道。中国同样应该要与蔡总统打交道,但中国没这么做,所以不知道柯文哲与中国的模式,最后会是什么结果”。
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前处长包道格(Douglas Paal)则对BBC说,19日多名美国智库学者与柯文哲进行的闭门会议,对于如今及未来长期的两岸情势,柯文哲似乎有“实用主义、并非不切实际的”想法,给自己留下正面印象。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黎安友(Andrew Nathan)向BBC直言,对柯文哲提出的“两岸一家亲”持保留态度,至少台湾人在身份认同上与大陆人渐行渐远,“如果中国将来变得更民主,或许台湾人才会认同和接近大陆,但现在我看不到‘两岸一家亲’的趋势”。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