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个问题,财务分析的终点在哪里?(图片来源:Pixabay)
【看中国2018年11月26日讯】想一个问题,财务分析的终点在哪里?银行,大部分银粉都会算,农行18年每股收益6毛钱,分红30%,每股分红会达到0.18元,现价3.6,股息率5%,增发价除权后3.97,涨到定增价就有10个点的空间。明年此时,净资产达到4.68元,市净率是0.8以下等等。
房地产,有心人把每一处货值都分析了,列了表,红红绿绿的,算出处理完现有存货后,净资产有多高,现价市净率是多少,相当于打了几折;有的投资人测算出按今年销售额,两年后PE会是多少,这个PE是多么多么的低。
其实这些分析都很好,给出了未来的各种情景。但是,财务预测说到底是一定假设下的线性外推,财务报表是有一定的惯性的,这是能进行财务预测的出发点。但巨变发生时,起决定作用的就不再是惯性了,变化也不再是线性的了。好比一辆汽车,按现行速度及加速度,5分钟后,会从A行驶到B,但如果撞车了呢?
以地产为例,有没有哪个投资者分析过,如果房价暴跌50%以上,或者销量下滑50%以上,现价是否还便宜?有没有哪个投资者分析过,如果银行出现了10个点以上的坏账率,现价是否还便宜?不会有的,地产或银行的投资者认为上述情况是不会出现的,有种种理由,这些理由有可能是政府的意图、宏观的走势等等,但这个已经不是报表的范畴了。也有一些人是不碰银行地产的,他们的理由同样也不是报表的范畴了。正是在报表之外的这个层面上,大家失去了共识。真正的分歧,在报表之外。如果大家已经开始争论报表之外的东西了,报表分析也就到头了。
怎么解决分歧呢?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年复一年,真实报表大致地按我们预测的逻辑展现,那么我们就可能胜利了。但也可能没胜利,比如,明年银行没爆出10个点的坏账,不等于后年不爆出,不认可的人照样不认可,它成了一种薛定谔式的坏账,估值在这种疑云下,可能依然低迷。地产也同样是这种情况。如果巨变来了,回头看,我们分析的东西就真成了一坨屎,我们就失败了。
财报分析显示低估严重,市场不认可;随着时间推移,财务预测的逻辑展开,市场有可能依然不认可。那么,有没有一种力量强制市场认可呢?有,那就是分红。持续增长的利润,导致持续增长的股息,股息率高过一定程度,市场就得认。
可能有人说,B股、港股有的股息率接近10个点了,也没见市场认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10个点的股息率可以持续或者还能增长,那么,也不需要市场认可了,股息本身就是赚取投资收益的最好方式了。
所以,为了增加成功的概率,一定要重视分红,它是不依赖于市场而取得投资成功的关键。财务分析除了得到“如果股价不涨,2年后会出现3倍PE”这种结论外,最好再分析下,“如果股价不涨,未来股息率会达到多少多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