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始诛》中,记载了一则事迹:孔子诛杀少正卯事件。这事件说的,正是至圣先师孔子诛恶。(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孔子家语・始诛》中,记载了一则事迹。Lu小编相信,这绝对是让大家过目难忘的大事。因为,它讲的,正是至圣先师孔子诛恶。那个恶,正是传闻致使孔门课堂“三盈三虚”的少正卯。
孔子诛少正卯卯事件
由于早期的《论语》、《左传》、《国语》等古籍均无记载,所以虽然《尹文子・大道下》、《史记・孔子世家》等古籍对于少正卯有所记述,这件事情却始终都没有明确的定论。无论是孔子为何诛杀少正卯的主要动机,还是少正卯的身分与平时的言论行径,乃至于该事件与少正卯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过,都深受后人质疑。
针对此事,目前主要出现了两派的说法:“孔子曾诛杀了少正卯”与“孔子诛杀少正卯之事乃是伪造”。只是,有研究者表示,孔子理应是以仁德为重的,况且圣者无杀心,岂会因一人言说而开先河来杀之,再者,儒家是主张“杀一无辜虽得天下而不为”,孔子难道真的会为了维护己思,诛杀了少正卯。就算少正卯再如何做乱行恶,似乎都不足以让大圣人孔子出手诛杀。
看见此种论点,不知道您是否有话想要说呢?!倘若是为了维护人世间最重要的道义呢?孔子的思虑岂会不够深远?孔子自当是对人事物看得够透彻,所以他定当十分明白少正卯会对世间产生什么样的祸端,当孔子早就预知少正卯往后会制造出的动乱了然于胸之际,岂能不出手阻拦、不出手防范?!
在论述此事之前,Lu小编先来回顾一下,孔子其实教导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观念。
还记得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孔子金言总不时提醒着我们何谓君子与小人吗?孔子不时拿“君子”与“小人”来相互比较,并从人格修养、品行道德、人生理想、待人处事、利益与道义等方面来做区分,提点两者最根本的差异。我们要欣喜的是,孔子讲诉出来的诸多事理,致使后人明了:我们得做一个好人,切莫沦为不知进取,只为让自己得诸益而造众恶的邪佞小人。
由于孔子的嘴边总挂着、心里总惦记着如何完善自身的修养品德,并将众多高德概念传递与群众,故总一而再再而三地论就着君子与小人之间差异。经过孔子精确的分析,君子与小人的差异是再鲜明不过了。品读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等语句,如醍醐灌顶,总令人心有戚戚焉。
由此可知,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至圣先师,群民心目中的大圣人,千年立足于不败之地,全是因为他有高洁不坠的形象,而此形象全奠基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大家都知道“没有三两三,怎敢上梁山”的道理,那么一个要传授众人世间至理,甚至当他伫立于群雄面前,亦能不改脸色的传播着自己于生活中领悟到的仁义道德等真知灼见,他岂是一个缺乏省思、经验与见识均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他自然是见多识广,领悟力超群,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能够预先明了别人所不能够明了的部分。
是的,这就是Lu小编要告诉大家的部分啰!首先,姑且不论少正卯遭孔子诛杀一事的真伪,单论讲究仁义道德的孔子为何要诛杀一人,Lu小编相信,那绝对是理由满满,立场稳固到能令孔子历经多番思虑之后,就能毫不迟疑地去完成那件事情。
只是,为何孔子诛杀少正卯一事会同时出现假的与真实的这两种定论呢?这是何缘故呢?
(待续)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