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紫凤专栏】大一统⑥文明一统(组图)


一统于天道,是“大一统”之实质,亦是“大一统”之目的和最终之结果。(绘图:Winnie Wang/看中国)

在开篇前,先做一小结回顾。此前几章论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变局中的大一统进程。然而,正如《大一统・序》中所提到“中国历史有三大变局。其一是启嗣禹位开启家天下,其二是秦灭六国完成大一统。其三是近一百年的历史。”而本系列所探讨的并非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而是从此次历史变局为切入,引出大一统的视角,再从此视角去反观第一变局及第三变局,做出一些有助于看清当前大势的思考。

今人提及秦代大一统在文明方面的表现,常常引用一句古语,所谓“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然而,这句话并非始见于秦,而其有文字留传至今可查的,最早系出《中庸》。这句话在《中庸》中是用以形容周世。也就是说,周世尚未有大一统政治制度,然而却已有了当时道德状态,社会环境下的文明“大一统”。于是我们庶几可以认为,“大一统”这一理念所涵盖的历史跨度,远远超出历史第二变局所涵盖的历史跨度。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大一统”理念就必然有着比我们通常所理解到的更为深远之内涵意义。

“大一统”理念之实质

本章所要做的则是对“大一统”理念本身的进一步思考。而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则是何为“大一统”,也就是“大一统”理念之实质或曰目的。

“大一统”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所谓“一”,按《说文解字义证》意为“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所谓“统”,按《春秋公羊传注疏》“统者,始也”。乃知“大一统”是以“一”为统,统于天道。而天道,或曰道德,非是一个虚无的概念,正如上述引文中所提到“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道在人类社会中有其实实在在之表现,这就是文明。古之圣王治世无不法天象地,此一过程中,文明在其所处时代的道德状态下,不断传播、传承、融合、粹取,为了方便论述,我们可称之为文明的运化。

“大一统”的实质是一统于道,即以道德教化天下,而道的表现正是文明,这也就是古时王者授命,都要修文德,广教化的原因。

所以,一统于天道,是“大一统”之实质,亦是“大一统”之目的和最终之结果。

“大一统”文明意义在不同时代之表现


三皇之世,“以道化民”,五帝之世,“以德教民”。(绘图:Winnie Wang/看中国)

既然“大一统”实质是一个关乎文明之概念,那么,他就并非仅限于有形之政体形式,更非是武力开拓(当下相当一部分人将“大一统”作为战争征服的代名词在使用,此尤悖谬之甚)。

如果说在历史第二变局中,秦始皇在向大一统的文明运化的目标迈进的同时,还应时代之需,确立了一个前古未有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治制度。那么也就是说,在秦始皇以前的时代,在中央集权的政体制度出现之前,以“文明一统”为鹄的的“大一统”理念久来尚矣,且一直在当时的道德状况下,有其不同时代之文明表现:

三皇之世,“以道化民”,普天之下无不如此,以“大一统”理念去理解,三皇之世的“一”就是道,“大一统”即是“统于道”。

五帝之世,“以德教民”。普天之下无不如此,以“大一统”理念去理解,五帝之世的“一”就是德,“大一统”即是“统于德”。

三王之世,道德状况又有变化。三王以王道治天下,普天之下无不如此,以“大一统”理念去理解,三王之世的“一”就是王道,“大一统”即是“统于王道”。王道表现为合仁义,用公正,“以功劝民”等等。

回顾历史,无论哪一时代,哪一个道德状态,以文明划一为表现的道德教化就是那一时代文明的“大一统”。

(未完待续)

 

(看中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文留言

作者宋紫凤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