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承祯不理武则天 为何愿为玄宗说道?(组图)


司马承祯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白云子”,有道术。(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司马承祯,字子微,博学多才,他擅长篆书,自成一体,叫做“金剪刀书”。他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白云子”,有道术。

睿宗问道于司马承祯

武则天多次征召,他都不去。唐睿宗崇尚道教,对他屡次给予特别的尊崇,他才应诏赴京。睿宗问他阴阳术数的事情,他回答说:“《老子》上说:‘削弱权力,再削弱权力,以达到顺应自然。’心中想到的眼里看到的事物,常常削弱欲望,尚且不能做到不想不看,难道还要再钻研异端,而增加心智上的忧虑吗?”

睿宗说:“以顺应自然的方法治理自身,就可以做到清高;用顺应自然的方法治理国家,怎样呢?”他回答说:“国家就像自身一样。《老子》上说:‘心境要注意恬淡,气息要凝聚于淡漠,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就没有私欲了,那么天下也就治理好了。’《易经》上说:‘圣人应当使自己的道德与天地的自然规律相吻合。’因此知道天不讲话而守信,顺应自然就能成功。顺应自然的要旨,就是治理国家的要旨。”睿宗很是赞赏他的奇特见解,要把他留在宫中给他高官显位,他坚决推辞。不久他告别回山。皇上就赐给他宝琴和花披肩,派人送他。

很多公卿,都作诗送他。有一个叫徐彦伯的常侍,选择了(很多公卿送他的、所作诗中的)三十首最好的诗赋,写了序言,命名为《白云记》,流传于世。

当时有一个叫卢藏用的人,早先隐居在终南山,后来进入朝廷,身居要职。他见司马承祯要回天台山,就用手指着终南山,对司马承祯说:“这终南山里就有不少好地方,何必非回天台山?”司马承祯不慌不忙地说:“依我所见,终南山是当官的捷径而已。”卢藏用的脸上露出羞惭的神色。


玄宗曾请教司马承祯有关延寿之法。此图乃《唐人明皇幸蜀图》。(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玄宗请教延寿之法

唐玄宗当了皇帝以后,也深深爱好道术,多次征召司马承祯到京城,留在宫中,对他十分尊敬,向他请教延寿度世的事。司马承祯讲得很隐晦,没有直说。唐玄宗还是秘密地记录,又秘密地收藏,所以世人无法得知他们谈话的内容。

从此,唐玄宗治理国家四十多年,虽然有安禄山侵犯潼关,皇帝避难去到蜀地,等到做了太上皇,回到京城之后,又过了七年才死去,他的死,虽然是天数所定,难道不是道力帮他延长的吗?

当初,唐玄宗从泰山封禅回来,问司马承祯:“五岳是什么神主宰的?”司马承祯说:“岳是山中最大的,能生出云雨,能潜藏各种神仙,国中有声望的人管理它。虽然是山林之神,但是也有仙官主管。”皇帝于是诏令在五岳山顶上,修建仙官庙,这就是从司马承祯开始的。又有位蜀地的女真人谢自然,乘船过海,要到蓬莱去求师,船被风刮,来到一座山前,见到一位道人,指点她说:“天台山的司马承祯,名存丹台,身居赤城,他是真正的良师!”

蓬莱离弱水三十万里,不是坐船可去的,不是飞天的神仙,是无法到达的。谢自然就回去求司马承祯,受到超度,后来她得道成仙,飞升而去。

司马承祯居住在山里,修炼勤奋刻苦,活到一百多岁,面色像儿童那样红润,步履像年轻人那样轻捷,好像三十多岁的人。他有弟子七十多人。有一天,他告诉弟子们:“我自从居住玉霄峰,向东望蓬莱,常常有真正的神灵降下来。现在我受到东海青童君、东华君的召请,必须离开人间。”不一会儿,他就咽气了,像蝉蜕那样,分解、消散了。

弟子们于是埋葬了他的衣服、帽子。

(均据《太平广记》)

本文留言

作者齐整升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