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吕氏春秋》:论人病与国病!
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藏、六府(意同腑)。肌肤欲其比(此处指皮肤细嫩紧密)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由生矣。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郁积、滞塞)也。故水郁则污,树郁则蠹,草郁则蒉(读愧,腐烂)。
国亦有郁。主德不通,民欲不达,此国之郁也。国郁处久,则百恶并起,而万灾丛至矣。上下之相忍(互相都残忍)也,由此出矣。故圣王之贵豪士与忠臣也,为其敢直言,而决郁塞也。
【导读】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撰。
全书内容庞杂,以儒、道两家思想为主,有的学者认为:其主导思想则是阴阳家,兼收名、法、墨、农各家言论,故《汉书•艺文志》列于“杂家”,高诱《吕氏春秋序》谓:此书“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吕氏春秋》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章简练流畅,推理有条不紊,乃学文者之典范”(陈奇猷语)。
本篇为《吕氏春秋•达郁》第一段,说理特点如《汉书•艺文志》云:“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就是说,拿医理,来说明治国的道理。文章先以繁笔举出六样人体组织都是在保持疏通的条件下,才能无病,列举的顺序,由表及里,由粗及精。而后,以简笔从反面论说,指出不通则病,“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也。”这里不再重复罗列“肌肤”而以“精气”一项括尽,因精气是生命本源,举此一端,便可涵盖其他。文势至此,以下本可揭出国事这个正题,却稍稍宕开,以“水郁”、“树郁”、“草郁”三事铺垫,见出“郁则病”乃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不独人体为然,文章的意思更加丰富了。由此再接正题,水到渠成,“国亦有郁”,衔接得很紧。紧接着,从国君与人民两方面指出“国郁”之所在及其产生的恶果。两个“矣”字,感慨无穷。“处久”二字,极有分寸,因为郁积久且深,才会产生“万恶”、“万灾”,若能及时疏导,便能消灾去恶。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在于任用“豪士”与“忠臣”,言路既通,国郁即可消除。
此文以医道、论治道,详于引喻之事,而略于所明之理,知识性与政治性,结合得很好,这比抽象地高谈大道理,更容易为读者接受。
【注解】
达郁:疏通郁积滞塞。 三百六十节:人体有三百六十六骨节,此举成数。 九窍:眼、耳、鼻各二孔,口一孔,加尿道、肛门,总称九窍。 五藏:即五脏,指心、肺、脾、肝、肾。 六府:即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比:此处指皮肤细嫩紧密(皮肤不粗糙、破裂)。 精气:指维持生命的本原物质。 污:水浅不流。 蠹:木中之虫。 蒉:读愧,腐烂。 忍:残忍,忌恨。 豪士:正直敢言之士。
正是:
主德不通,民欲不达,
国必滞塞,贫病绝煞。
此次瘟病,神灵示警,
仍不弃共,必致殒命。
佛光普照,绚丽璀璨,
新世纪现,浩鸿宇寰;
天灭中共,势所必然;
除旧布新,亿众欢颜!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