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萧何,既是开国功臣,也是汉初名相。他同刘邦早就相识,又是贫贱之交。刘邦当泗水亭长时,萧何是沛县的主吏掾(官职名。掾读苑),由于官位比刘邦高,就时常给刘邦以各方面的照顾。后来刘邦押送役夫去北方修长城,途中役夫逃走大半,刘邦不能交差,就索性和愿意留下的人一起逃到芒砀山,当了草寇。
陈胜、吴广的起义军,不久打到了沛县,沛县县令非常害怕,萧何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说把刘邦招回,让他聚众来保卫县城。县令刚开始同意,可等刘邦一到,他又反悔了,并要加害萧何。萧何急忙逃到城外,和刘邦一起占了县城,杀掉县令,推举刘邦为沛公。
刘邦起兵的主要促成者、策划者,是萧何。此后,他就一心一意地辅佐刘邦,他的主要功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策划取得天下的策略;二是保障后勤物资、粮草、兵源等的供应。
萧何每到一处,十分注意收集法令、制度等图书文献,而不像其他将官一样,忙着抢掠财物。在刘邦攻陷咸阳之后,萧何帮助刘邦制订了法令、制度,完善了刘邦的“约法三章”,安定了汉中一带,使百姓安居乐业。
当项羽把刘邦分封为汉中王以后,萧何更是劝说刘邦,要暂时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积聚势力,待时机成熟以后,再同项羽决战,而不能激于一时的义愤,去冒死发乱。在萧何的劝阻下,刘邦安心汉中,整顿军备,为消灭项羽,做好了准备。
在楚、汉相争的四年中,萧何有两大贡献:一是推荐了大将韩信;二是保障了汉军的后勤供应。刘邦在汉中时,将士思归,东去者很多,萧何不去追别的人,却偏偏“月下追韩信”,并劝说刘邦,拜他为大将,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大功。
刘邦在前方与项羽作战,萧何在汉中,妥善的安抚百姓,颁布法令,把军粮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方,把军需工作,做得井然有序。可以说,没有萧何对百姓的妥善安抚和后勤的充分保障,就没有刘邦的成功。
刘邦建国后,萧何为相,他在频繁杀戮的西汉初年,不仅保住了官位,还有所建树。这是因为他采取了三条策略:一是不要封赏;二是协助刘邦、吕后,处置军国大事,不违上意。他注意取得刘邦的信赖,甚至送子侄,作抵押(作人质);三是设法自我贬低,让刘邦觉得自己无所作为,使自己的威望、声誉不高。这样,萧何才得以寿终正寝,善始善终。
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师,贤臣。刘邦对萧何的评价是:“镇国家,抚百姓,张粮饷,不绝于道”的“人杰”。
萧何在纷征战乱之际,能够“镇国家,抚百姓,张粮饷,不绝于道。”后世仍有“萧规曹随”之说。可见他在社会动乱之秋,确实是一位维持社会稳定的高手!
(事据清代《渊鉴类函》)
【附录:中国名人辞典】
萧何(?一前193),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佐刘邦起义。刘邦攻入咸阳,其收取秦王朝的图书律令,掌握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籍。楚汉战争中,推荐韩信为大将,并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为前线输送兵员和粮饷,安抚百姓,解民倒悬。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做出了重大贡献。后封鄼侯,为汉朝制定律令制度,并助汉高祖消灭异姓诸侯王。后为宰相,谥号“文终侯”。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